Page 52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1期
P. 52

中俄国际政治安全秩序观:基于实证分析的比较研究

            对美“强硬”的条件。从这一点看,中国国际政治安全观及秩序观,虽经历调整和
            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其对国际政治安全秩序中的美国
            角色的认知却呈现了较强的连续性。

               (五)对构建国际政治安全秩序的依靠力量认识不同
                 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庞大的国家群体,包括 160 个国家和地区,分布于亚非拉广
            大区域,它们与中国有许多共同点:面对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有着相同或相似的

            价值观;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模
            式多样化;反对强国干涉本国事务,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中国与这个群体有着许
                                                                ①
            多共同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它们是中国的重要战略依托。  1974 年,邓小平同志在
            联合国大会上发言时声明:“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

                                 ②
            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1982 年,邓小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时指出,反
            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以及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的三个要
                 ③
            点。   中国认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安全既需要大国之间建立相互尊重、合作
            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大国关系,更需要联合发展中国家共同推动,只有这样国际社
            会才不会重蹈以往大国政治的覆辙。“在促进世界多极化方面,发展中国家也被
            看作是中国的天然同盟军,中国认为自己的立场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立场是一致
                   ④
            的”。   因此,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平等
            关系,而非军事同盟关系中的等级性国家关系。
                 中国始终将发展中国家视作维护国际政治安全秩序可团结的力量,也希望该秩
            序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体现和

            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是国际政治安全秩序合法性的基础。中国与其他广大发展中国
            家在国际政治安全秩序中的地位相同、处境相近,有诸多共同利益,所以加强与发
            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的重要方面。中国认为发展中国家是其外交基
            础,将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置于其总体外交的“出发点”或“基本立足点”的

            位置。历届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有关发展中国家的内容均可证明这一


                ①  刘青建:《21 世纪初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新特点》,载《现代国际关系》2005 年第
            6 期,第 1-2 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邓小平在联大特别会议上的发言》,载《人民日报》1974
            年 4 月 11 日,第 1 版。
                ③《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415 页。
                ④  张清敏:《国家不同平等互利——浅析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载《科学决策》2007
            年第 1 期,第 18 页。
            · 50 ·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