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4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2期
P. 154
美国选举安全问题:以 2016 年和 2020 年总统大选为例
而是一致认为该平台为选举行业带来了更多风险,尝试阻挠研究人员对本公司设备
进行公开调试。2020 年大选期间,ES&S 公司多次表示,将对在黑客大会上对其设
①
备进行攻击的安全研究人员,以及为该平台提供设备的机构提起诉讼。 至此,产
业市场和技术创新这两个本应相互促进的关键要素却彼此制约,最终致使这一“良
性循环”失去了活性。
(二)国家安全与“言论自由”之间的矛盾
“吹哨人”(Whistleblower)在美国国家安全史中始终占据独特而重要的位置。
该群体借助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所提供的庇护,以在报纸或媒体公开披露涉密信息
的方式揭发政府内外的各类违法违规等不端行为。九一一事件后,在反恐战略的导
向下,美国政府涉密信息规模与日俱增,其中不乏涵盖政府各类错误行径的文件。
面对“吹哨人”的信息公开,美国国家安全部门无力对其进行有力束缚,也难以把
控信息的传播,只能通过加强审查和监管减缓损失。此后,以“保护国家安全”为
由侵蚀美国社会言论自由的案例与日俱增,严重制约了“吹哨人”的行动能力,引
②
发美国国内学者与民众的质疑与不满。
在美国的选举安全问题中,潜在干涉者借助网络空间的庇护,将自身伪装为
“吹哨人”,避开法律中“禁止外国人参加美国政治活动”的限制,并利用社交媒
体所提供的各类工具为选举进程增加额外的“噪音”。为应对这种情况,美国政府
意图在社会层面建构一种信任文化,从而“自发地”消解虚假信息产生的负面影
响。然而,根植于美国社会的“吹哨人”文化,加之传统媒体对待政治人物的怀疑
态度,共同抑制了这种文化的发展。美国政府和国会中任何旨在束缚传统媒体与社
交网络发布内容的行为,都会被某些立法者与民众视为对现有法律精神的违背。实
际上,以时任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为首的一部
分国会议员已经以此为由,拒绝了来自民主党或两党的法律提议,其中就包括广受
③
关注的《防止有害信息干扰选举法案》。 与此同时,现有研究证明,根植于美国
① Jessica Huseman, “The Market for Voting Machine is Broken,” ProPublica, October 28, 2019,
https://www.propublica.org/article/the-market-for-voting-machines-is-broken-this-company-has-thrived
-in-it.
② 有关美国国家安全与“言论自由”之间的关系,参见 Gabriel Schoendeld, Necessary
Secrets: National Security, the Media, and the Rule of Law, London: W.W. Norton Company, 2010。
③ Andrew Blake, “McConnell Slams Election-security Bill as ‘Transparent Attack on the First
Amendment’,” The Washington Times, October 23, 2019, https://www.washingtontimes.com/news/
2019/oct/23/mitch-mcconnell-slams-election-security-bill-as-tr/.
· 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