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2期
P. 34
美国实战威慑核战略:理论、历史与现实
①
杂的挑战。 如果不能准确认识非核武器对国际防扩散和核裁军制度所产生的影
响,那么长远看,现行制度将难以存续下去。
二 美国核战略的悖论:追求绝对自由的核战略
以伯纳德·布罗迪(Bernard Brodie)、托马斯·谢林(Thomas C. Schelling)、
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等为代表的战略学家和以肯尼思·华尔兹(Kenneth
N. Waltz)、罗伯特·杰维斯(Robert Jervis)等为代表的国际关系理论学家都是经
典核威慑理论或者“纯威慑”理论的支持者。该理论最早揭示了核武器作为一种“绝
对武器”的不可防御性和无与伦比的威慑力,并对核战争的危险性和毁灭性发出警
②
告。 “纯威慑”理论的观点对冷战之所以没有上升为热战甚至核战争作出了合理
③
的解释,从而使人类见证了一场有别于传统大国争霸历史的冲突形式。 然而,该
理论与美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极具进攻性的核战略以及“双重标准”的防扩散政策实
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悖论。
(一)“纯威慑”理论及其推论
根据“纯威慑”理论主要可以得出三点结论:第一,争取核优势是毫无意义的
④
目标。核武器帮助国家通过核威慑确保其主权和安全不受侵犯。 只要拥有一定规
⑤
模的核武库,其他国家就会因为忌惮于核报复而不敢入侵。 核武器甚至能够消除
⑥
历史上长期引发冲突的安全困境,促成国家间的合作。 这种合作的动力正是来自
① Michael C. Horowitz, Paul Scharre and Alex Velez-Green, A Stable Nuclear Future? The
Impact of Automation, Autonom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17.
② [美] 伯纳德·布罗迪:《绝对武器》,于永安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2-3 页。
③ John Lewis Gaddis, “The Long Peace: Elements of Stability in the Postwar International
System,”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10, No. 4, 1986, p. 121.
④ Robert Jervis, The Meaning of the Nuclear Revolution: Statecraft and the Prospect of
Armageddon,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0, p. 8; Lawrence Freedman, The Evolution of
Nuclear Strategy,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3, p. 458.
⑤ Stephen M. Walt, “Rethinking the ‘Nuclear Revolution’,” Foreign Policy, August 3, 2010,
https://foreignpolicy.com/2010/08/03/rethinking-the-nuclear-revolution/.
⑥ Charles L. Glaser, Analyzing Strategic Nuclear Polic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0, p. 95.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