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2期
P. 58
美国实战威慑核战略:理论、历史与现实
空间行动战略》《美国国防部网络战略》和《网络安全战略》等多份文件中,不仅
强调了构建网络威慑的重要意义,而且要求实现网络攻防与现实世界军事行动的融
通,以构建网络霸权。在此基础上,美国一方面利用“震网病毒”“断网”等网络
攻击实现其在物理世界的战略目的,另一方面又企图通过包括使用核武器在内的传
统军事手段以及经济和法律手段,确保其网络空间免遭大规模攻击。近年来,特朗
普政府更是提出“持续接触”(Persistent Engagement)的网络安全战略,旨在将网
络战推进到对手的阵地。除了持续的监视和渗透之外,美国进攻性的网络战略或与
“主动抑制”发射相配合,从而破坏对手的导弹发射或是核武器的指挥控制系统。
由于网络空间缺乏统一的规则体系,难以对网络攻击是否构成武装冲突或是战争行
为作出明确的法律界定,再加上网络空间与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层面复合
交织,一些介于和平与战争之间的灰色行动容易引发过度反应,从而导致冲突全面
升级。
人工智能技术或将给全人类文明带来崭新的面貌,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机
遇。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管理、巡航与监视、战斗空间
方位选择以及目标检测与识别等国防军事领域,尤其在推进战略核力量现代化方面
为世界主要核国家的重要着力方向。近年来,美国发布的《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
和《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规划》等报告,将推进军事智能化视为美国“第
三次抵消战略”的核心技术,其重点就包括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核武器的现代化
和加强核武器“三位一体”打击能力。为此,美国国防部成立了“算法战跨职能小
组”和“美国国防科技创新试验小组”。然而,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被滥用同
样会威胁到世界和平与人类生存。首先,人工智能与无人作战平台的组合使用,使
得未来战争的成本和代价大幅下降,战争的门槛不断降低,国家的好战倾向由此增
加。当今世界之所以战争的频度和烈度较低,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两次世界大战之
后,以《联合国宪章》为代表的国际法规主张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这种对和
平的向往源于人类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经历了惨痛的苦难,付出了大量的牺牲。然而,
随着人工智能和无人作战平台的兴起,未来战争可能不再需要士兵付出生命甚至是
流血的代价。与此同时,这些无人作战平台一旦实现量产化之后,战争的成本变得
更低,发动战争的禁忌被削弱。其次,人工智能在核领域的应用可能威胁到传统的
战略稳定。一是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提升核试验、导弹试验的精确程度和稳定性,
使得军事打击的能力更先进和范围更广泛;二是从遥感侦测识别到早期预警和指挥
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应用,使得相关国家发现并威胁其他国家核武库的可能性也大大
· 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