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2期
P. 57

2021 年第 2 期

               稳定。其中,太空、网络和人工智能是三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①
                   1991 年爆发的海湾战争被称为“第一次太空战争”。   由于太空系统在指挥控
               制和情报侦察等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其战略价值和所谓“制天权”的理论得到

                       ②
               了验证。   但是,以卫星为代表的太空资产往往机动性较差且缺乏掩护,脆弱性问
               题突出。其中,导弹预警卫星与核指挥控制系统高度关联,一旦遭受攻击很可能引
               发核战争。美国由此提出了对所谓“太空珍珠港”事件的担忧,即随着越来越多的

                                                                   ③
               国家开展太空竞赛,美国的安全和利益将受到重大威胁。   因此,从克林顿政府以
               来,美国的《国家太空政策》和国防部发布的相关文件都始终强调对太空的绝对控
               制,增强美国太空系统的威慑力,并拒绝开展围绕太空武器的谈判。特朗普政府上
               台后,美国太空军正式成立。尽管美国一再强化太空威慑有其缓解太空资产脆弱性

               的原因,但考虑到太空在监视全球、导弹拦截和快速打击方面的天然优势,美国此
               举或打破太空和平,引发太空军备竞赛,并危及传统的战略稳定。
                   无独有偶,1991 年美国国会又提出了对“信息时代的珍珠港”的担忧,即由

               于美国对信息基础设施的高度依赖,对手可能通过网络发起不对称打击,以瘫痪美
               国。此后,美国国内开始广泛讨论关于网络战的威胁,并主张美国应当积极发展网
                           ④
               络攻防力量。  2010 年,美国正式将网络列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大作
               战领域,成立了网络司令部;2017 年 8 月,网络司令部从战略司令部独立出来,

                                                       ⑤
               升级为美军第十个战区级联合作战司令部。   美国在《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网络

                  ①  Sir Peter Anson and Dennis Cummings, “The First Space War: The Contribution of Satellites
               to the Gulf War,” in Alan D. Campen, ed., The First Information War: The Story of Communications,
               Computers and Intelligence Systems in the Persian Gulf War, Fairfax: AFCEA  International Press,
               1992, p. 121.
                  ②  Everett C. Dolman, Astropolitik: Classical Geopolitics in the Space Age, London: Frank Cass,
               2002, p. 8.
                  ③  何奇松:《太空安全问题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4 年版,第 104 页。
                  ④  John Arquilla and David Ronfeldt, “Cyberwar is Coming!” Comparative Strategy, Vol. 12, No.
               2, 1993, pp. 141-165; Jerry Everard, Virtual States, the Internet and the Boundaries of the Nation-State,
               New York: Routledge, 2000; Ralf Bendrath, “The  Cyberwar Debate:  Perception and Politics  in US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Protection,” Information and Secur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 7, 2001, pp.
               80-103; Gary McGraw, “Cyber War is Inevitable (Unless We Build Security In),” Journal of Strategic
               Studies, Vol. 36, No. 1, 2013, pp. 109-119; Myriam Dunn Cavelty, “From Cyber-Bombs to Political
               Fallout: Threat Representations with an Impact in the Cyber-Security Discourse,” 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 Vol. 15, No. 1, 2013, pp. 105-122.
                  ⑤  William J. Lynn, “Defending a New Domain: The Pentagon’s Cyberstrategy,” Foreign Affairs,
               Vol. 89, No. 5, 2010, p. 101.
                                                                                     · 55 ·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