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3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2期
P. 93
2021 年第 2 期
本的对华战略在美日同盟的框架下正日益朝着“制衡”的方向发展,避险战略的理
①
论不足以解释安倍时期的日本对华外交走向。
本文认为,以上的讨论都抓住了 2012 年以后安倍内阁初期对华政策的特征,
但依然留下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讨论:以上对于安倍对华政策的分析未涉及
2017 年后安倍政府调整中国政策的新动态,也没有对这一新变化提出具有说服力
的解释;对于安倍政府的对华政策,相关分析集中在安全政策和外交政策,对经济
政策调整的分析明显不足。有鉴于此,本文将 2017 年作为分水岭,详细分析安倍
执政时期的日本对华政策是如何由“战略制衡”向“战术避险”的方向转变的。“战
略制衡”指的是日本在战略层面始终通过维持日美同盟和强化自身防卫力量来达到
均势,以防范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快速崛起。“战术避险”指的是在中美关系的不确
定性增大的情况下,日本在战术层面调整对华政策,在外交、安全和经济领域与中
国展开局部合作,避免在东亚地区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本文使用“战术避险”,
而非直接套用国际关系理论中的“避险”概念,意在区别日本和其他国家的避险政
策(如东南亚国家),重点突出日本缺乏完全独立自主的特殊国情和受到美国制约
的历史背景。东南亚国家或许可以作为一个独立行为体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实施战略
性的避险,但是日本的情况决定了其避险策略只能是战术性的,而不可能偏离以日
美同盟为基轴的战略框架。和东南亚国家与美国低强度的军事合作不同,日本和美
国之间维持了超过半个世纪的军事同盟,两国在防务上的合作以及在指挥系统上的
融合紧密无间。因此,理解日本安全政策不能离开美日同盟的框架来讨论。日本对
外战略的主要方向将只能以日美同盟为前提,在此基础上与中国保持有距离的交
往,以实现日本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②
在以下实证部分,本文将以“战略制衡”和“战术避险”作为分析框架,比
较 2017 年前后的日本对华政策,主要从外交、安全和经济三个层面加以考察,
重点解答以下几个问题:在外交上,日本对中国的态度是对抗性的还是友好性
① 参见 Adam P. Liff, “Unambivalent Alignment: Japan’s China Strategy, the U.S. Alliance, and
the ‘Hedging’ Fallac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Asia-Pacific, Vol. 19, No. 3, 2019, pp. 453-491。
以日本国际政治学会为母体的国际关系学术刊物《亚太国际关系》(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Asia-Pacific)于 2019 年第 3 期刊出专题特辑, 集中讨论避险战略以及亚太地区各国如何运用避
险战略应对中国崛起。
② 自 2017 年中美贸易战以来,日本国内舆论常出现将日本打造成为有别于中美的“第三
极”的论调。参见佐橋亮:『米中競争の行方と日本の役割:過度の対決に向かわせない外交努
力を』, 2018 年 12 月 13 日,Nippon.Com,https://www.nippon.com/ja/currents/d00454/?fbclid=
IwAR3comCngwKNFPnRSA8PyZ6lbP5lAKMMHB5u_OK1H3djVXgXQbUEQPv4ASg。
· 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