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9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3期
P. 89

2021 年第 3 期

               践中,提升岛屿间互联互通的“海上高速公路”计划、海洋旅游重点开发区计划和
               海洋经济特区规划都是秩序观念下的衍生政策。
                   综上,独立初期的印尼对海洋同时抱有威胁认知和秩序认知。两种认知分别指

               向截然不同的海洋安全思维。在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印尼选择优先处理与
               “群岛特征”相关的安全威胁,而不是挖掘“海权特征”带来的权力和收益。这导
               致在独立后的五十多年中,威胁观主导了印尼的海洋安全思维。直到苏西洛执政

               后,“海洋作为秩序来源”的认知才得以影响印尼的海洋安全思维。但如何处理长
               期实践的“威胁观”和新进被接纳的“秩序观”认知之间的关系,苏西洛和佐科的
               路径有些许差异,这是未来印尼需要继续探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三  印尼的群岛海洋安全思维与合作逻辑


                   从 1957 年《朱安达宣言》颁布到 2004 年苏西洛执政以前,印尼的海洋安全思

               维主要以如何处理与群岛特征相关的海洋安全威胁为基点。长达半个世纪的群岛海
               洋安全思维的实践塑造了当前印尼的海洋安全现状,也影响了印尼海洋安全合作的
               逻辑。“群岛特征”的三元素(陆地分散、海上邻国多和海域广阔)及与之相关的
               安全威胁,使印尼的海洋安全思维与合作逻辑呈现出以下三重特征。

                  (一) 重陆轻海的思维:务实的海洋安全合作
                   五大主岛被海洋分隔是印尼最重要的地理特征,在分散的领土上建构稳定的国
               家是印尼安全战略思维的原点。被海洋割裂的各岛的族群、文化和生产方式差异巨

               大,地方的离心倾向给现代国家和民族的建构提出了难题,国家统一和国内稳定成
               为印尼国家安全的首要目标。从 1945 年独立后,印尼一直在与地方分离势力抗争:
               旧秩序时期,政府疲于应付地方叛乱和分离运动;新秩序时期,亚齐、巴布亚和东
               帝汶分离运动成为国内安全的主要威胁;巴布亚分离问题直到今天仍困扰着印尼政

               府。同时,印尼又有多面环海和陆地邻国少的地理位置特点。相对隔绝的地理位置
               不利于大国直接武装干涉,与邻国发生陆地边界摩擦的可能性不高。这使得印尼的
               外部安全环境比较稳定,进一步支持了国内稳定是印尼首要安全目标的战略判断。

                   以国内稳定为核心的安全观促进了“重陆轻海”战略思维的产生,相应地产生
               了两项长期政策。第一,建立强大的陆军是保障国内稳定的首要任务。1958 年,
               印尼在全国建立了陆军军区司令部系统(Kodam),成为日后陆军实现地方治理的
               行政框架。在苏哈托军人政权的“双重职能”下,陆军获得政治代表权和行政权力,


                                                                                     · 87 ·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