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3期
P. 84

印度尼西亚海洋安全思维与合作逻辑

            海洋合作。中国学者建议从敏感度低的领域推进非传统安全合作,如加强海洋生态
                      ①
            环境保护,   合作开发海洋生物资源以提升粮食安全,合作开发海上油气以提升能
                     ②
            源安全,   促进“蓝色经济”发展合作等。
                 既有研究采用了全球权力转移、认知与对外政策、印尼国内政治的研究路径,
            对印尼的海洋安全情况和政策进行了分析,但缺乏把握海洋安全观念和战略的整体
            框架,以至于难以在具体问题之间形成联系,也不利于洞悉其海洋安全政策的前

            景。本文引入地缘政治假设和历史发展视角,阐释印尼海洋安全思维的演变过程和
            一般性原则,试图为具体问题的讨论提供一幅“背景板”。这有助于探讨印尼海洋
            安全政策的延续性和变化性。

                       二  威胁与秩序:印尼海洋安全思维的演变


                 印尼在地理方面表现出极为明显的“群岛特征”和“海权特征”。由于不同历

            史时期的印尼政府对这两大特征有着不同的认知,印尼对海洋的看法及海洋安全思
            维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一)印尼的海洋安全观及其根源
                 定义海洋安全有“威胁观”和“秩序观”两种思路。“威胁观”的前提是将海

            洋看作国家安全的威胁来源,因而认为海洋安全是指国家免受来自海上威胁的状
            态。从这一定义出发,建构海上威胁的过程和消除海上威胁的方式成为重点探讨的
            问题。在“威胁观”视角下,“海洋安全”概念的发展又有从传统海洋安全向非传

            统海洋安全的转变:传统海洋安全是指国家消除其他国家针对其主权和国家安全的
            海上防务威胁;20 世纪末以来,“海洋安全”概念与非传统安全威胁(自然灾害、
                                                                           ③
            气候变暖、海盗和恐怖主义、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等)的关联性增强。   “秩序观”
            对海洋持有中性的前提假设,认为海洋安全是在海上实现安全和稳定的秩序。该视

            角的关注方向是在海洋与其他领域(海洋环境、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人的安全)
            的交互作用中进行能力建设,包括如何加强海上执法的能力,提升海洋资源利用的


                ①  林梅:《印度尼西亚佐科政府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及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合作的新契
            机》,载《东南亚纵横》2015 年第 9 期,第 39 页。
                ②  骆永昆:《“全球海洋支点”战略背景下印尼在南海的利益探析——兼议中印尼合作的
            机遇与挑战》,载《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9 年第 3 期,第 91 页。
                ③  刘中民:《国际海洋形势变革背景下的中国海洋安全战略——一种框架性的研究》,载
            《国际观察》2011 年第 3 期,第 3 页。

            · 82 ·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