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3期
P. 85
2021 年第 3 期
①
能力,改善海洋与人之间的安全关系等,以建立更好的海上秩序。
将海洋看作威胁还是秩序的来源,取决于国家对其地理特征的认知。地缘政治
理论认为地理要素(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地形特征、自然资源和邻国状况等)对
国际政治产生影响。在马汉提出影响海权的六元素中有四个与地理有关(地理位
②
置、陆地形态、领土范围、人口数量)。 地理特征虽然影响海洋战略思维,但两
者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连接二者的桥梁是对地理特征的认知,而认知过程
不能脱离具体的时代背景及国内外的政治环境和状况。
印尼作为典型的群岛国家,有两组地理特征与其对海洋的认知最为相关。一组
是“群岛特征”,具体是指陆地分散、海上邻国多和海域广阔三个特点。在印尼国
家建立初期和冷战时期美苏干涉东南亚的情境下,这三个特点都指向海洋作为威胁
来源的观点:被海洋分隔的五大主岛成为孕育地方离心主义的土壤;与邻国未划定
海洋边界催生了主权矛盾;海域广阔意味着安全保障的难度和成本增加。
将海洋与危险联系起来的想象存在于印尼领导人的思维中。首位总统苏加诺在
1953 年提出了“海上统帅精神”(Jiwa Cakrawati Samudera),其将复杂的国内国
际状况比喻为风浪大作、充满危机和不确定性的海洋,将国家比作一艘勇闯风浪的
船,借以号召国民像船员一样团结一致。最直接回应“群岛特征”带来海上威胁的
是印尼总理朱安达 1957 年 12 月 13 日发表的宣言。它奠定了印尼的群岛海洋安全
思维,主要内容包括:印尼为群岛国家,群岛的陆地和水域具有整体不可分割的特
性,在确保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基础上保证国外船只在群岛内水无害通行的权利。苏
哈托时期提出的印尼群岛愿景(Wawasan Nusantara)沿袭了《朱安达宣言》的基本
立场,强调海陆一体性,以对抗“群岛特征”天然的离心倾向。
与之相反的另一组“海权特征”视海洋为秩序和繁荣的来源:印尼扼守印度洋
和太平洋之间的战略通道位置,拥有优良的国际国内港口和重要的贸易航道,广阔
的海域蕴藏丰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这些是建立海权国家不可或缺的资源禀
赋。从独立初期起,印尼领导人就存在海洋为国家稳定和发展提供资源的看法。首
③
位副总统哈达在 1953 年提出“两洲两洋世界观”, 认为应以印尼的战略地理位
① Christian Bueger, “What is Maritime Security?” Marine Policy, Vol. 53, March 2015, pp.
159-164.
② Michael S. Lindberg, “The Role of Geography,” in Michael S. Lindberg, ed., Geographical
Impact on Coastal Defense Navies,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1998.
③ Mohammad Hatta, “Indonesia’s Foreign Policy,” Foreign Affairs, Vol. 31, No. 3, 1953, p. 450。
· 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