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6期
P. 103
2021 年第 6 期
对属国领土从无兼并侵略之心,对属国纳贡施以厚往薄来之意,对属国内政恪守自
主自愿之道。可以想象,在中国治下的天下体系内,中国在物质、文化、制度上多
处于先进地位,又在一定程度上是精神产品的提供者,这样使周边国家产生慕强、
追随、“搭便车”或“凑热闹”的心理和行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历史也反复
证明,一个强大、自信的中国,会贡献于一个较为整合且总体处于上升水平的东亚。
因此,虽然天下体系在表面上具有华与夷、上与下之间的不平等性,但中国作
为体系内最重要的公共产品提供者,与周边国家之间所形成的中心—边缘态势,更
多地表现为大国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而不是小国的客体性和被动性。这也是当代中
国一再主动向世界表明中国不会走“国强必霸”道路的历史底蕴所在。
当然,中国不是只有经验,没有教训。恰恰相反,正是主要在海上,中国的历
史经历了遽然转折。进入近代以后,东亚地区多数国家被西方殖民主义列强侵略、
瓜分,也有个别国家为“维新自强”“脱亚入欧”而蜕变为帝国主义侵略者,把包
括中国在内的东亚邻国视作殖民侵略的对象。自此以后,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性
质发生了历史性剧变,曾在东亚占据主导地位的宗藩关系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地区
秩序消失殆尽。在脱下天下“宽袍”、穿上主权“紧身衣”的过程中,中国既有在
较短时间内完成的重大历史性改进,如建置台湾省、宣示岛礁主权、划定南海断续
线等,也有试图在天下体系内补救与琉球、越南、朝鲜关系上的一系列失败;而最
令人扼腕的,是由于东方“天下体系”从根本上受到西方“条约体系”的强大冲击,
使得根植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世界国家”抱负与视野在所谓先进的“主权国家”面
前彻底自绝。晚清以来乃至民国政府时期,中国外交的主体性部分或绝大部分地丧
失了,给近代中国的国家命运带来巨大危害。这一历史进程的扭转,直至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新型独立外交的建立,才逐步得以实现。
①
大国之大,“在于胸襟大、格局大、担当大”。 经过七十余年高速发展,中
国已成为国际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国家之一。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但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正在增加,冷战思维
和强权政治仍不时冲击国际稳定。以上态势突出地投射到仍不存在基本安全框架的
全球海洋领域, 而东亚海域正是各大海上力量关注的焦点。美国主导的霸权主义
②
① 《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2019 年 9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http://www.scio.gov.cn/zfbps/32832/Document/1665426/ 1665426.htm。
② 胡波:《中国海上兴起与国际海洋安全秩序——有限多极格局下的新型大国协调》,载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 年第 11 期,第 9 页。
· 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