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6期
P. 100

清代中国海疆经略对构建周边海上安全秩序的启示

           ‘天下’,而不谓之为‘国’。既无国矣,何爱之可云。”   深受梁启超影响的美
                                                                  ①
            国学者约瑟夫·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同样认为:“近代中国思想史的大部
            分时间,是一个使‘天下’成为‘国家’的过程”。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
                                                             ②
                                                                  ③
           (Bertrand Russell)也断定“中国实为一文化体而非国家”。   白鲁恂(Lucian Pye)
            则更形象地说中国“将一种文明硬塞进一个民族国家框架”。
                                                                     ④
                 以上种种观点,正如当代学者姚大力所言,“好像中国这样一个有两千年君主

            专制统治历史的国家,居然一直不存在国家观念和国家认同。”   实际上,历史中
                                                                       ⑤
            国当然有自己的国家形态及其国家史观,这本不应该成为“问题”;只不过它不是
            所谓近代西方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形态,而是生发于中华大地、在民族国家产生
            前很久就已经存在的“天下”形态。如果为便于探讨一定要使用“国家”来指称这

            一形态,我们可以称之为“天下国”;如果更进一步,要与西方国家理论建立可通
            约的社会科学沟通路径,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世界国家”。梁启超、列文森等关于
           “中国不是国家”的论断,不过全都是以西方标准看待历史中国罢了。

                 本文认为,中国的历史国家,如“大清”或“中华”,与西方主权体系下的民
            族国家具有本质的不同。如梁漱溟所言:“中国非一般国家类型中之一国家,而是
            超国家类型的。”   这一超国家类型不是一蹴而就地设计、建构出来的,而是“在
                             ⑥
            王朝有生有灭、新旧相替、疆域不断伸缩变化的时空中,逐渐突现出来的一个超越

            这个或那个具体王朝层面的、具有历史连贯性的政治共同体”。   至清中叶,同时
                                                                       ⑦
                             ⑧
            将历世性和历界性   发挥至鼎盛的清代“天下国”,至大程度地造就了一个愈发接
            近现代的东亚“世界”,这个世界具有由内地和边海疆地区构成的广大疆域版图,

            具有与地缘邻近国家密切联系的开阔周边视域。此所谓“中国即世界,世界即中国,

                ①  梁启超:《梁启超全集》,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70 页。
                ②  [美]  约瑟夫·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郑大华、任菁译,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87 页。
                ③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年版,第 30 页。
                ④  Lucian W. Pye, Asian Power and Politics: The Cultural Dimensions of Authorit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p.62.
                ⑤  姚大力:《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国家认同》,载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 年版,第 9 页。
                ⑥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年版,第 29 页。
                ⑦  姚大力:《中国历史上的两种国家建构模式》,载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
            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 年版,第 153 页。
                ⑧  佛经中,“世”为时间,“界”为空间。“世界”正可表现为历史性共同体的演进结构
            与进程。

            · 98 ·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