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6期
P. 110
与宿敌为友:国家间和解的政治经济学
政治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对国家间和解作出了批判性的综述,推动“国家和解”成为
①
“国际关系研究中一个更加凸显其价值的领域”。 伴随着和解从国际关系的边缘走
向中心,国外关于国家间和解的研究日渐兴盛。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雅各布·巴
尔—西曼—托夫(Yaacov Bar-Siman-Tov)可谓是国家间和解研究的权威。由他主编
的《从冲突解决到和解》(From Conflict Resolution to Reconciliation)一书,对和解
的本质(作为结果的和解与作为过程的和解)、稳定和平与和解之间的辩证逻辑、
国内和解与国家间和解的比较、领袖在和解中的作用、宽恕和道歉在和解中的作用
以及和解中的社会认知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另外,有不少学者提出了
②
和解的维度和层次的问题,如比利时鲁汶大学的瓦莱丽•罗苏克斯(Valerie Rosoux)
提出和解的三维度——结构与制度层次、关系层次以及精神层次; 韩国高丽大学
③
的千慈贤(Chun Ja-hyun)提出了和解的阶段性问题,将理想的和解类型划分为程序
性和解(procedural reconciliation)、物质性和解、精神性和解三个阶段。
④
(二)在理论与案例结合的基础上解释国家间和解的影响因素
中国学术界对中日和解与德法和解以及两者的比较进行的案例研究较多,多
数集中于探讨历史认识对国家间和解的影响, 少有理论建构或理论发展类的研
⑤
究。 然而,历史认识本身可以说是国家间和解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用历史
⑥
认识问题来解释国家间和解可能会面临循环论证的问题。在这方面,周亦奇与唐世
平探讨了联盟内和解的机制,提出联盟成员的国内管理体制是影响和解的关键;任
琳在国际关系不同流派基础上总结了影响中日与德法和解的多个解释性变量,主要
① 唐世平:《和解与无政府状态的再造:基于六部作品的批判性综述》,载《国际政治科学》
2012 年第 1 期,第 61-104 页。
② Yaacov Bar-Siman-Tov, ed., From Conflict Resolution to Reconcili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③ Valerie Rosoux, “Reconciliation as a Puzzle: Walking among Definitions,” in Valerie Rosoux
and Mark Anstey, eds., Negotiating Reconciliation in Peacemaking: Quandaries of Relationship
Building, Cham: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7, pp. 15-26.
④ Chun Ja-Hyun, “Have Korea and Japan Reconciled? A Focus on the Three Stages of
Reconciliation,” Japanese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 16, No. 3, 2015, pp. 315-331.
⑤ 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参考胡继平:《历史和解与中日关系的发展》,载《现代国际关系》2006
年第 4 期,第 38-39 页;高兰:《历史教科书与历史和解——法德模式与中日模式探究》,载《史
林》2010 年第 3 期,第 162-169 页;齐志新:《历史认知与中日政经关系:影响测度与博弈分析》,
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 年第 9 期,第 41-46 页;吕晓莉、钟准:《中日关系的历史困境及出
路思考》,载《国际论坛》2009 年第 1 期,第 41-45 页等。
⑥ 参见周亦奇、唐世平:《“半负面案例比较法”与机制辨别——北约与华约的命运为何不
同》,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8 年第 12 期,第 32-59 页。
· 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