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4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6期
P. 134

导弹防御与美国延伸威慑政策


                                            一  引言


                 美国的延伸威慑政策是国际核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国维持与盟友关系
            的重要基础。延伸威慑指的是一个国家基于保护或防止盟友遭到攻击之目的,对特
                                                              ①
            定或不特定具有潜在攻击意图的国家发出动武之威胁。  延伸威慑并不一定需要仰
            赖核武器的作用,只要一个军事力量较强的大国与小国结成同盟,就能用常规军力
            威慑敌人,使敌人不敢进犯小国。但在冷战时期,由于受到两大洋的阻隔,美国很
            难为了确保西欧和东亚地区盟友的安全,长期在这些地区维持与苏联的常规军力平
            衡。因此美国为盟友提供“核保护伞”,将其作为延伸威慑的主要内容,以此抗衡

            苏联阵营在欧亚大陆上的常规军力优势。强调大国保护小国的延伸威慑关系本身就
            是一种不对称的安全合作模式,美国为盟友提供核保护伞的延伸威慑政策,则进一
            步突显美国与盟友之间的不平等状态。这使美国与盟友的安全合作关系呈现出“同

            心圆”或“等级制”的结构模式。在这样的安全合作关系中,盟友高度依赖核大国
            提供的安全保证,使核大国能够对盟友进行一定程度的军事制约和施加较大的政
            治、经济影响。   由于延伸威慑政策是美国维持同盟和实施全球战略的重要工具,
                           ②
            美国理所当然地希望尽可能保持自己的“核垄断”地位,以使其享有的特殊领导地

            位长久维持下去。只要美国的盟友没有独立的核力量,它们就会在安全上更加依赖
            美国的延伸威慑,而美国也就更容易控制这些盟友。   然而,以核保护伞为核心的
                                                            ③
            延伸威慑也有一些缺点,主要是核保护伞本身过于严厉、僵硬,缺乏应对复杂局势

            的灵活性。因此,美国试图将导弹防御纳入其延伸威慑体系,用于在复杂局面下加
            强和塑造其与盟友的安全合作关系。
                 美国在冷战期间就开始发展战略防御能力,其主要目标是追求对苏联的战略优
            势地位。这一目标在冷战后得到了延续,美国大力发展并在本土和境外部署导弹防

            御系统,企图借此削弱大国竞争对手中国和俄罗斯的核报复能力。随着冷战后地区
            安全局势的复杂化,美国的延伸威慑战略思想开始随之调整;同时,美国的地区导

                ①  Paul K. Huth, “Extended Deterrence  and  the Outbreak of  War,”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82, No. 2, 1988, p. 424.
                ②  张景全:《核武器对同盟的影响——以朝核问题与日美同盟的互动为例》,载《当代亚太》
            2009 年第 4 期,第 73 页。
                ③  Francis J. Gavin, “Strategies of Inhibition: US Grand Strategy, the Nuclear Revolution, and
            Nonproliferatio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40, No. 1, 2015, pp. 22-23.

            · 132 ·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