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1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6期
P. 91
2021 年第 6 期
清王朝通过以上举措,以陆海统筹、军政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广大海疆地区
的政制和军事管辖。除此之外,清代海疆经略还包括对海上安全秩序的维护和对周
①
边海上藩属国关系的调适, 反映出清朝在海疆经略上对内地、海上和海外属国关
系的总体安全的考量。
(二)清朝在海域管理上实施分区治理、有所治有所不治的原则
②
中国古人把近海海域划分为内洋和外洋的萌芽至晚出现于宋代, 及至清时,
这种认识与实践已经更加稳定、成熟,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准确、系统的划分方法。
总体上,清朝是按照内洋、外洋和大洋(或称深水洋、黑水洋)三部来认识和划分
海域的,并对它们施以不同的经略措施。
在晚清官员方濬师的时政笔记中,有一条重要的记录,“中外诸洋,以老万山
为界。老万山以外汪洋无际,是为黑水洋,非中土所辖。老万山以内,如零丁、九
洲等处洋面,是为外洋,系属广东辖境。其逼近内地州县者,方为内洋,如金星门
其一也(道光十八年正月,广督邓迁桢奏折)”, 较为清晰地反映出清朝对内洋、
③
外洋和大洋间界限的基本认识,并点明了洋面界限与管辖权之间的关系。
首先,清朝对海域的管理是有“中外之别”的。老万山以内是为“中”,无论
内洋或外洋,均属于清廷日常的、具体的管辖范围之内;老万山以外是为“外”,
“非中土所辖”,不在日常的、具体的管辖范围之内。可以说,“中”以内的“内
洋”与“外洋”的统一是确定的,而“中”与“外”之间“辖”或“不辖”的区别
也是明确的。
其次,清朝对于内洋与外洋之间区别的认识也是清晰的。清朝有关内、外洋的
文字记载及相关舆图大多记录于沿海州县的地方志中。对于内、外洋划分的时间,
④
当始于康熙朝晚期, 到乾隆时期,有关内洋、外洋的确定已经在当时编修的地方
⑤
志中显示出来。 在这些沿海地区方志中,因内洋是“逼近内地州县者”,有关内
洋的具体范围、四至界限及其图示等记载是较为详细、明确的,但对于外洋的相关
① 为说明清代海疆经略的层次性特点,后两部分置于下一节一起阐述,此不赘述。
② 何沛东:《清人对内外洋的地理认知》,载《国家航海》第十五辑,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 2016 年版,第 16 页。
③ 方濬师:《海洋记略》,载方濬师:《蕉轩随录》(卷 8),北京:中华书局 1995 年版,
第 38 页。
④ 王宏斌:《清代内外洋划分及其管辖权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 年版,
第 21 页。
⑤ 王日根:《清代海疆政策与开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
会科学版)》2014 年第 3 期,第 105 页。
· 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