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3期
P. 71

2022 年第 3 期


               束后,“美国已经成为一个借出款项达 37 亿美元的债权国,到 1930 年时,这个数
                                         ①
               字已经上升到 88 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也是一样,美国已经全面超
               越了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1945 年美国实力之强,犹如 1815 年的英国……由

               于战争开支的巨大刺激,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若以 1938 年的美元不变价格计算,
                                                                  ②
               从 1939 年的 886 亿美元增至 1945 年的 1 350 亿美元”。   所以,美国崛起并成功
               取代大英帝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除技术因素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因为美国在两次世

               界大战中都充分地利用了“战略时间差”。

                            四  “战略时间差”与中国的战略机遇期


                   对战略本身而言,“战略时间差”的把握既是在具体事件中以时间为轴的“巧
               实力”运用,也是通过具体事件制胜而营造战略机遇期的重要手段。因此,“战略
               时间差”对中国崛起进程的战略安全十分重要。从过去四十多年的发展情况来看,

               中国获得战略期预期和实现战略安全,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但更重要的是,
               在新的国际形势之下,中国要善于利用“战略时间差”来创造战略机遇期和实现新
               的战略安全。在中国的整体实力尚不能与世界主导国匹敌的情况下,在战略博弈中
               坚持运用“战略时间差”以巧取胜才是上上之策。

                  (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巧妙运用“战略时间差”成功抓住战略机遇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发展和大国成长战略
               机遇的获得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新兴技术因素,即科技革命;二是权力的转移,

               即国际权力的结构性变化;三是西方主导国家的战略失误。中国从这三大因素中寻
               找到为中国提供战略机遇的“战略时间差”。
                   1.  新科技革命
                   新科技革命虽然萌发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率先抓住了这个机会,通过

               技术上占据优势而获得了世界主导权,但世界大多数国家对于二战后新科技革命的
               认识并不十分敏感。尤其是在冷战的帷幕之下,新科技革命对国家成长的作用并没
               有得到各国的重视,只是少部分国家隐隐约约地感受到了新科技革命的技术“味道”,



                  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 年以后的世界》,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社会科
               学院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614 页。
                  ②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2000 年的变迁与军事冲突》,陈景彪等译,国际
               文化出版公司 2006 年版,第 352 页。
                                                                                     · 69 ·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