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3期
P. 72
“战略时间差”与中国的战略安全
开始跟随美国的技术革新势头,这样的国家确实迅速发展起来,例如联邦德国和日
本等。当时,绝大部分国家特别是东方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因冷战而忽视了技术进步
的意义。中国的幸运之处正是由于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主动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
术,“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 中国的改革
①
开放正是抓住了新科技革命的衣襟而迎头赶上并实现快速崛起,从而获得了一个长
期的战略机遇期。不过,国际社会在技术上的竞争愈演愈烈,中国在技术创新上依
然处于相对弱势。未来,中国将继续努力赶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但技术为中
国所提供的战略机遇的空间将越来越有限。
2. 权力转移
权力转移源自 20 世纪 70 年代欧美国家陷入滞胀。有学者指出,权力转移理论的
要素实际上贯穿于西方国际关系悠久的历史之中,可以上溯至伯罗奔尼撒战争, 即
②
修昔底德(Thucydides)所说的“雅典势力的日益增长,由此而引发拉栖代梦人的
恐惧,使战争成为不可避免”。 这种权力转移乃至近代西方大国崛起所引发的权
③
力转移,都是以战争方式来实现的,是一种急速转移。而 20 世纪 70 年代的权力转
移,既不是以战争方式,也不是急速转移,而是一种渐进的温和式的转移。不过,
即便如此,由于中国崛起迅速,因而在西方看来产生了长久的“冲击波”而使得国
际权力结构不稳定。实际上,国际权力结构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样的动态平
衡客观上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大国成长的战略机遇。客观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权力转移,
的确可以为崛起中的中国造就战略机遇,但在权力转移的博弈框架中此长彼消的权
力结构处于长期相持阶段的时候(事实上,中美之间的权力关系正是这种现象)权
力转移的客观环境所提供的战略机遇也就非常有限了。
3. 西方主导国家的战略失误
西方主导国家的战略失误为中国的发展“制造”了战略机遇。众所周知,欧亚
大陆虽然是同一块大陆,但地缘政治上是有东西之分的,分界线就是原来苏联控制
的欧亚结合部地带。冷战结束以后,地缘政治的冲突一度降温,但在打击恐怖主义
的名义之下,地缘政治的争夺在欧亚结合部地带很快回潮。苏联解体意味着西方获
得了冷战的胜利,然而“和平的红利”迅速转化为西方的困惑:跨大西洋关系越来
①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33 页。
② 捷杰克·利维:《权力转移理论和中国的崛起》,载朱锋、罗伯特·罗斯主编:《中国
崛起:理论与政策的视角》,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3 页。
③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徐松岩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年版,第 73 页。
· 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