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3期
P. 74

“战略时间差”与中国的战略安全


            取得,越来越依赖于对博弈“战略时间差”的把握。任何国家都知道硬碰硬的战略
            博弈成本太高。例如,在核技术条件下的技术性战略博弈是没有胜利者的,妥协是
            博弈双方必然的选择——古巴导弹危机就不是以硬碰硬的方式获得战略优势而结

            束,而是通过双方走向妥协并转移战略博弈的内容而结束的。当然,无理由的妥协
            自然是不合适的,很有可能会损害国家利益,“借时造势消力”才是战略博弈的上
            策。所谓“借时造势消力”,就是寻找机会用“时间差”来规避对方的锋芒,从而

            巧妙地抢占战略博弈的优势,至少可以避免硬碰硬而陷入零和博弈之中。通过巧妙
            运用“时间差”,中国在崛起的进程中尽可能争取增量的正和博弈,   而这在相当
                                                                           ①
            高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角色、责任和成长路径三大基础性战略问题。
                                                                           ②
                 第一,中国在现存国际体系中的角色,主要是中国与美国的角色关系。随着中

            国深度参与国际体系,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升。中国究竟扮演什么样的国际角
            色,对国际体系和现有主导性国家——美国——具有重要影响。如果在角色定位上
            与美国争夺世界领导地位,那么中国的大国成长路径就是一条争霸的战争之路。这

            就与西方大国成长的路径没有区别。邓小平说过,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和平的社会
                    ③
            主义”。   笔者认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邓小平已经认识到经典著
            作中“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观点存在着时代的局限,现实中的社会主义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必须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因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冷

            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都作出了重大调整,从而使资本主义制度表现出一定程度的
            韧性。在这种情形下,中国只有作为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参与者和改革者,
            才能确保中国在和平的世界环境中和平崛起,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平的社

            会主义”。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永远进行妥协,而是在经典著
                                     ④
            作的“两个必然”问题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在时间进程中把握“战略时间
            差”;这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在与美国的关系问题上不能急于也无法迅速取代美国来
            主导国际体系,中国在国际角色的扮演上同样要把握“战略时间差”。历史上,崛



                ①  正和博弈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没有受损的博弈,另一种是增益的博弈。前者可以称为相
            对正和博弈,后者则是绝对正和博弈。
                ②  胡键:《角色、责任、成长路径:中国在 21 世纪的基础性战略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年版,第 2 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328 页。
                ④  “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也即“两个不可避免”即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43 页。
            · 72 ·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