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4期
P. 19
2022 年第 4 期
定的实在”;“国家是一个意向性客体或概念”。 温特的判定不仅颠覆了社会科学
①
的经典本体论,也颠覆了他创建建构主义理论时所曾坚持的“科学实在论”。
从中国关系主义本体论与广义安全视角看,安全总是作为一种“关系”而得以
呈现。“凡一切实存的事物都存在于关系之中,而这种关系乃是每一实存的真实的
②
性质”。“儒家世界观与西方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的不同在于前者将世界视为一个关
系构成的世界,而后者将世界视为一个独立个体构成的世界”;“对于关系主义来说,
关系建构了实体;用之于国际关系则是关系建构了国家”;“无论两个国家的地理距
离相距多远,它们也是共同生活在狭小的地球村里面,关系缠结无处不在”。 所
③
以基于关系本体论,可对上述不同安全本体的判定进行统合,凡客观的、主观的、
话语的、意向的实在及其不同组合均可被归入不同层次与类型的广义关系之中,或
者说广义安全论秉持的是“关系本体论”,国家安全的实质是“关系”,国家安全学
的本体是“关系性实在”。
事实上,国家安全的认知源自其在国际体系中的关系判定与国内社会关系中的
角色定位,因而引发冲突并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本身的是国家在关系上的“非兼容
④
性”。从人格化意义上说,“国家也是人”。 国家的本质与人的本质一样,“并不是单
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彼得·瓦伦斯滕
⑤
(Peter Wallensteen)在研究国家关系与国家冲突相关性时指出,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因
地缘关系邻近性程度高的国家更容易引发紧张状态和战争;从权力政治角度看,处于
结盟中的国家更容易参与到联盟的国际冲突中,甚至结盟关系有时会超越地缘关系对
国家利益的诉求;从观念政治角度看,民族主义国家与非民族主义国家、民主国家与
非民主国家之间关系较为难处,它们之间会有更多的紧张与冲突;从资本政治角度看,
已完成工业化与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之间,会因产业竞争、商贸竞争乃至整体的
工业化竞争而引发更多的国家间竞争、冲突乃至战争。 再如,在国家发展的动态结
⑥
构中,国家的“施动”如持“赞成”“反对”或“弃权”态度,都表明国家对于某种
① 亚历山大·温特:《量子心灵与社会科学》,祁昊天、方长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年
版,第 306、314 页。
②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 1982 年版,第 21 页。
③ 秦亚青:《世界政治的关系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年版,第 193、167、189 页。
④ 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秦亚青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272-
292 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56 页。
⑥ 彼得·瓦伦斯滕主编:《和平研究:理论与实践》,刘毅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年版,
第 48-67 页。
·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