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4期
P. 36

身份认同与社会性存在:中国国家本体安全的寻求与调适



                          一  国家身份困境与国际安全理论研究


                 21 世纪以降,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叠加影响下,全球范围大多数功
            能领域的国际交往的相互依赖程度空前增长,软权力、技术权力和信息权力等新型
            要素,正在塑造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权力结构和国际安全环境。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

            为我们理解国家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全球化带来的国家身份危机是当前国
            家安全和国际安全面临的一个新威胁,也暴露了传统国际安全理论研究中的不足与
            缺陷。
               (一)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身份困境

                 全球化时代出现了国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新问题,因此需要重新认识国家
            的身份建构问题,并理解上述问题对于国家安全造成的种种挑战。
                 首先,次国家行为体越发活跃,一定程度上侵蚀了主权国家在国家身份塑造方

            面的传统支配地位,呈现出各种身份叙事彼此冲突对立的困境。种族、性别、阶级、
            文化群体和职业团体等身份单位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凸显,全球化的深度推进更是
            造成各种次国家行为体在国家身份塑造方面产生差异化需求,具有身份叙事需要的
            能动者不断增多。   这一新的变化,导致过去由国家自上而下主导的身份叙事不得
                             ①
            不与次国家行为体自下而上的亚叙事诉求展开竞争。过去单一且稳固的国家身份认
            同正在遭遇身份的碎片化、分散化和脆弱化带来的迷失,而这往往会造成国家解体
            和族群冲突等地区性或全球性安全后果。
                                                  ②
                 其次,国际安全与国内安全界限模糊化,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了“多
            孔化的”(即开放性和通透性)超国家安全空间结构,对国家内部的自我身份认知
            带来威胁。在“国际安全的国内化”和“国内安全的国际化”两个机制作用下,“多
            孔化的”安全空间结构为非传统安全转化为影响国家、地区乃至全球政治生态的因

                         ③
            素创造条件。   在“多孔化的”安全空间结构中,国家身份的流动性和可塑性显著

                ①  Margaret R. Somers, “The Narrative Constitution of Identity: A Relational and Network
            Approach,” Theory and Society, Vol. 23, No. 5, 1994, pp. 629-633; Samuel P. Huntington, Who are We?
            The Challenges to America’s National Identity,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2004, p. 142.
                ②  甘均先:《国家身份与国际安全》,《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年第 3
            期,第 127-128 页。
                ③  贾庆国:《对国家安全特点与治理原则的思考》,《国际安全研究》2022 年第 1 期,第
            10 页。

            · 34 ·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