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4期
P. 64
身份认同与社会性存在:中国国家本体安全的寻求与调适
个由点及面逐步找到互惠积极预期的过程,而适度的自我约束和利他行为有利于建
立“相对公平感觉”,推动互惠预期和信任关系的形成。
据此而言,中国同欧美大国塑造良性“竞合型信任关系”的共同点在于控制和
管理大国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但在当前情况下,中美之间应优先侧重于设
定双方的战略稳定目标,避免双方滑向“对抗型敌对关系”,在竞争性共存的基础
上形成“对等回报”的互惠预期。中欧之间则重点在于强化彼此对等的互惠规则,
在强化多边主义共识基础上从利益回报预期和现实收获感之间形成新平衡,以巩固
双方的“竞合型信任关系”。
其次,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和合型信任关系”取决于“同质信任”和“声誉信
任”的有机融合,取决于中国对外释放的外交善意,对国际责任的充分承担,对现
有国际秩序的合理维护,对信息披露的公开及时和信守承诺的良好实践。 其中,
①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新时代中国与国际社会建立信任关系的规范性原则。人类命
运共同体思想是同一性与独特性兼顾的“同质信任”规范取向,是在充分尊重世界
文明的多样性和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权利基础上,扩大各国利益交汇点,推动文
明之间交流互鉴,强调应对全人类各种挑战的同质性价值基础。
②
同时,中国与现有多边国际制度和全球治理体系的良性互动则旨在加强中国的
“声誉信任”。一方面,中国始终维护多边主义和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积极履行联
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职责和使命,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进程中的
核心作用; 另一方面,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下,“一带一路”倡议构建包容性国
③
际规则。“一带一路”倡议遵循成员资格开放化、议题范围包容化、决策程序透明
化、治理结果协商化,它不仅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地区性公共产品,更是在百
④
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尝试与国际社会建立“声誉信任”的重要制度平台。 就此而言,
新时期的中国需要把“同质信任”和“声誉信任”视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战略资产管理思维进行更精细化的设计和维护。
总之,重塑“自我—他者”基本信任关系是确保新时期中国国家安全与世界和
平繁荣的重要保障。由于国际关系中的信任是稀缺的,而且其成因也极为复杂,通
① 陈遥:《信任力与中国的和平发展》,《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 年第 10 期,第 114-
117 页。
② 李孝天:《国家集体认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研究》2020 年第
3 期,第 137 页。
③ 王明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制度基础》,《教学与研究》2021 年第 5 期,第 81 页。
④ 吴志成、吴宇:《习近平外交思想析论》,《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 年第 2 期,第 16 页。
·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