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5期
P. 85

2022 年第 5 期


               的马奇诺防线,这些军事力量发挥的威慑能力主要体现在拒止效用上。
                  (一)拒止性威慑的内涵与特征
                   美国威慑理论家格伦·斯奈德(Glenn Snyder)在 1961 年的著作《威慑与防

               御》中依据威慑的生效逻辑,将威慑分为惩罚性威慑(deterence by punishment)与
                                               ①
               拒止性威慑(deterence by denial)。   他指出,惩罚性威慑是指威慑方向被威慑方
               表明,如若被威慑方采取破坏现状的行动,威慑方既有能力,也有决心对其实施大

               规模破坏。为了使惩罚可信,威慑方往往威胁不计成本地报复打击对手的非军事目
               标,尽管非军事和军事目标之间的界限有时是模糊的。核时代到来前,在航空时代,
               一国的远程轰炸能力有时可以起到惩罚性威慑的作用。而在核时代,惩罚性威慑的
               承诺主要借助导弹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来实现,常规惩罚能力如数量庞大的远程打

               击武器有时亦可发挥作用。  拒止性威慑则是指用常规手段粉碎被威慑方的进攻性
                                       ②
               企图,从而使潜在的侵略者丧失能够实现其目标的信心。威慑方以加强防御或威胁
               在战时精确摧毁对手进攻力量为目标,力求维持现状。   总的来看,惩罚性威慑是
                                                                ③
               一种计较成本的战略,而拒止性威慑是一种衡量收益的战略。
                   斯奈德对拒止性威慑的解释得到了大多数威慑理论家的认可并沿用至今。从斯
               奈德的经典定义出发,并结合作为军事战略的拒止性威慑战略的特殊性,得出拒止
               性威慑的以下三点特征:

                   一是运用力量手段的广泛性。区别于惩罚性威慑在核时代更加依赖的战略核力
               量,拒止性威慑需要的力量较为宽泛,既包括传统上用于防御和打击行动的实体兵




                  ①  Glenn Snyder,  Deterrence  and Defense: Toward a Theory of  National  Security, Princeton:
               Princeton Press, 1961, pp. 14-16.  目前,国内对“拒止性威慑”概念的援引大多出于此。但笔者通
               过查阅原文发现,斯奈德的解释与部分学者的理解存在出入。斯奈德在定义中并没有明确指出拒
               止是依靠防御性武器实现的,而是认为常规军事手段可以影响敌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判断,进
               而实现拒止。因此,这些手段是在广义的防御行动(被动防御与对攻行动)中发挥作用。
                  ②  有观点认为大规模经济制裁亦可实现惩罚性威慑,但笔者认为,这种威慑手段的成功有
               赖于与军事报复相结合。例如,美国在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前数月就频繁威胁进行严
               厉的经济制裁,但北约却没有任何军事层面的有效威慑,最后也未能阻止战争爆发。参见祁昊天:
              《东线无威慑》,澎湃新闻,2022 年 2 月 28 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885004。
                  ③  关于防御是否具有威慑价值,更多是一种说法上的争论。罗伯特·阿特倾向于称威慑有
               劝阻价值,是为了防止将防御和威慑混为一谈,参见罗伯特·阿特:《美国大战略》,郭树勇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5 页。托马斯·谢林则明确指出了防御的威慑价值,他认为防御
               能够威胁使进攻的损失过于高昂,因此是有价值的,参见托马斯·谢林:《军备及其影响》,毛
               瑞鹏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年版,第 66 页。本文认同谢林对防御手段威慑价值的理解。

                                                                                     · 83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