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6期
P. 76

“情境—意识—行动”框架下国家安全治理的模型假设


            和外部指导型。其中外部指导型是初始协同行动能力最高的模式,但参与水平最低,
            共享动机次之。逻辑上,外部指导型应重点关注如何依靠协同能力激发参与水平,
            特别是催生共享动机,但国内实践最常强调的依然是政府自身的协同能力建设,然

            后是依靠激励和授权诱发动机,最后才是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和互动强度,这显然不
                           ①
            利于取长补短。   在实践维度上,综合协同性行动的动力模式、运行特质,可将治
            理行动的“协同性”归纳为“偶发型”“任务型”和“常态型”。其一,偶发型一定

            程度上具备自组织、自发型的特性,但其协同行动多有偶然性、随机性;其二,任
            务型则在偶发型的基础上有着明确的问题导向、任务导向,不同行动者可能因为特
            定任务聚合在一起,又因任务的终结而各自返回原有体系、体制,此时具有任务型
            组织特性;其三,常态型是治理体系致力塑造与建构的日常模式,不过常态型协同

            的治理安排在民主效率、紧急适用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这就需要进入协同评估的层
            面,在协同评估的系统中,协同治理在“时间”“空间”与“议题”三个维度上对其
            适用性进行评价,以决定在何时、何地、何议题上发起协同。不可否认,尽管“协

            同性”是回应“总体性”情境、践行“人民性”意识的最佳载体,但其亦是耗时耗
            力的过程,政策共识的建立尤其需要时间,统筹协调安排也不能操之过急。如果说
            补救性地建立信任至关重要,那么增加信任所必需的时间可能会大大延长进程。因
            此,在需要迅速地作出或实施决策的情况下,“协同”未必是一个好策略。尽管协

            同大多不适用于应急处置或突发事件情境,但是我们依然要看到协同对可持续性治
            理的意义,同时,我们对协同行动的评估评价,也要在长时程里进行综合分析,辩
            证地看待其边际成本与边际增益。


                                  四  治理假设的叙事逻辑

                 在“情境—意识—行动”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就国家安全治理体系而言,渐成

            关于何为国家安全问题、何谓治理主体、有何治理方式方法,并由此呈现治理行动
            者网络中的位置、角色及其运行逻辑假设等议题。
               (一)治理对象:安全边界的临界点弹性

                 安全与风险是一对辩证统一的概念。安全是相对的,风险因素始终存在,没有
            绝对的安全。国家处于安全状态,并不意味着该国家没有受到任何威胁,而是说在

                ①  李倩:《情境、动力与类型:绘制协作治理的路线图——评〈协作治理体系〉》,《复旦公
            共行政评论》2019 年第 2 期,第 237 页。

            · 74 ·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