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 - 《国际安全研究》2023年第1期
P. 99

2023 年第 1 期

               空间站投资的 3—7 倍。例如,美国航空航天局开放“私人宇航员”项目,单程费
               用为 5 800 万美元。  2022 年 4 月 9 日,首个全平民乘组 SpaceX 龙商用飞船(Crew
                                ①
               Dragon)抵达国际空间站,3 位乘客共支付 1.65 亿美元费用。   此外,从“礼炮”
                                                                       ②
               到“钻石”再到“和平”,俄罗斯在空间站的管理和操作上拥有更加丰富的经验,
               国际化的合作也能更好地吸纳国内外的资金。   相关研究即以协商、配合、互助来
                                                        ③
               总结各个时期国际空间站的合作模式,认为配合和互助是更为理想的合作模式,
                                                                                        ④
               而平等地位的产生与各国在资源和知识上的差距缩小同样有所联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空间站技术发挥了两次“安全透镜”的作用。冷战
               时期,空间站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能够带来军事实力和国家形象的提升。军事和政治
               的领域特征,加之美苏全面对抗的现实,决定了相应领域的安全化,双方围绕相关

               技术进行了长期竞赛。随着冷战的结束,设置“科技壁垒”、维持科技优势的成本
               提高,包括各国的技术挑战以及太空技术民用效益的凸显,这些因素使得美俄逐渐
               改变空间站技术的管理方式,选择淡化空间站使用的军事意义和政治象征,进而以

               开放合作的模式与其他行为体开展互动。从科技发展的长远视角来看,一个主线仍
               是太空技术特别是空间站研发技术的提升,将导致科技领先国的相对优势下降、维
               持优势地位的成本上升、知识和资源的可及性提升,进而带来的是相应领域安全化
               程度的降低以及“去安全化”的出现。


                                                结  论


                   以科技因素在各基础性领域广泛存在的“安全透镜”效应为核心,以科技发展
               的视角审视各领域从安全化到去安全化的过程,本文提出了一个囊括安全化下多种
               互动类型以及安全化与去安全化之间动态演进的分析框架,意在更好地界定科技议
               题与安全议题之间的关系,从一种新的视角观察行为体之间的科技关系。在本文考

               察的三个案例中,芯片科技之于国防安全和经贸关系、航空发动机的军民两用、空

                  ①   Patrick  J.  Kiger,  “$58  Million  Could  Land  You  on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HowStuffWorks, June 10, 2019, https://science.howstuffworks.com/commercial-crew-program.htm.
                  ②  Sophie Lewis, “Meet the People Paying a Reported $55 Million to Fly on the First Private
               Mission to the Space Station,” CBS News, January 26, 2021, https://www.cbsnews.com/news/axion-
               space-ax1-crew-55-million-first-private-mission-international-space-station/.
                  ③  汤波:《空间站——从大国之争到空间探索转型》,《卫星与网络》2021年第8期。
                  ④  周黎妮、朱启超、张煌、王姝:《外国空间站国际合作模式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装
               备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  97  ·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