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4 - 《国际安全研究》2023年第1期
P. 104

1980   2015


                 第一,至少对于冷战结束以来的维和而言,国家建构存在明确的政策目标,而
            在经典场景中,国家建构是一种非意图性后果。正如蒂利在评价近代西欧国家形成
            的历史时指出的那样,“掌权者……根本没有预料到战争、资源汲取以及资本积累

            会促使民族国家的崛起。”   杰弗里·赫伯斯特(Jeffrey Herbst)在论及非洲国家
                                     ①
            建构的现状时指出,要让它们从“法理国家”转变为“经验国家”,国际社会应当
            允许这些国家参照近现代欧洲国家生成的自然选择模式,通过漫长而残酷的国际战
            争来实现优胜劣汰。
                               ②
                 第二,强制性外生国家建构往往发生在后冲突/战争社会或失败国家。这样的
            社会甫经剧烈的国内战争或国际冲突,国家机器在战争中被摧毁或遭到严重破坏,
            导致国家无法实施正常的统治和提供基本的公共物品。外部势力武装介入的主要目

            的是恢复和巩固和平,帮助目标国政府强化或重建基本的国家功能。借用佐薇·斯
            科特(Zoe Scott)的话,后冲突社会的国家建构通常需要采取“干预主义”策略,
            恢复或重建官僚机构和国家机器。   从这个角度来看,强制性国家建构是战后重建
                                           ③
            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三,强制性国家建构持续的时间远比内生国家建构要短。内生国家建构是一
            个漫长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与国家的存续相伴始终,虽然发达国家被视为国家建
            构的终点和典范,但在全球化背景下,这些国家也面临着国家功能转型的挑战。  对
                                                                                   ④
            于外国和国际社会而言,军事干预、军事占领和维和行动都是高消费行为,难以长
            期持续。20 世纪 90 年代,联合国的“自由主义”和平建设方案要求目标国实施政
            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结果适得其反,造成这些国家能力退化,   其中一个
                                                                             ⑤


                ①  查尔斯·梯利:《发动战争与缔造国家类似于有组织的犯罪》,载彼得·埃文斯等主编:
            《找回国家》,方力维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年版,第 232 页。
                ②  Jeffrey Herbst, “War and the State in Africa,”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14, No. 1, 1990, pp.
            117-139.
                ③  Zoe  Scott,  “Literature  Review  on  State-Building,”  Governanc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Resource  Center  (GSDRC),  May  2007,  p. 3, https://gsdrc.org/docs/open/hd528.pdf;  Michael  Barnett
            and  Christopher  Züercher,  “The  Peace-builder’s  Contract:  How  External  State-building  Reinforces
            Weak Statehood,” in Roland Paris and Timothy Sisk, eds., The Dilemmas of Statebuilding: Confronting
            the Contradictions of Postwar Peace Operations, London: Routledge, 2009, pp. 23-52.
                ④  Stephan Leibfried et al., The Oxford Handbook of Transformations of the Stat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⑤  李因才:《超越自由主义:建设和平的多元论争》,《国际政治研究》2019 年第 1 期,
            第 37 页。若非特别说明,本文的“民主”均指“西方式民主”;相应地,“民主化”指向“西
            方式民主”制度的转型。

            · 102 ·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