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6 - 201804
P. 116

暴力方式与民心向背:寻找治理族群叛乱的条件组合

                       ①
            长的局面。  从更广泛的层次上看,叛乱组织的行动目标往往还包括叛乱区域内包
            括主体族群在内的其他族群民众,通过在他们中间制造恐慌情绪,目的在于强迫
            其他族群迁徙出当前聚居区。当其他族群的民众不再在该地区居住时,该少数族

            群在区域内的人口比例上升,从而加强本族群在当地事务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这
            一策略的长期收益来自叛乱可能成功后的谈判划界,冷战结束后诸如南斯拉夫联
            盟解体后,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的边界划定都是以族群聚居区为基础划定的。

                 当然,族群分离叛乱制造恐慌的另一个结果也可能是使得主体族群更加团
            结,即加强国家认同。即便是在这一点上,叛乱组织也可以说是部分实现了目
            标,因为主体族群加强相对于少数族群的身份认同,有利于叛乱组织塑造族群对
            立,可以相对地加强所在族群的身份认同。例如 1983-2009 年间,斯里兰卡的泰

            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LTTE)开展的暴力袭击活动,极大地增强了主体族群
            僧伽罗人的国家认同,主体族群民众对于打击和镇压叛乱的决心之大,使得政府
            失去对泰米尔人叛乱进行让步的政治空间,也就是说猛虎组织的暴力恐怖活动的

                                                                ②
            结果之一就是塑造了与主体族群之间的尖锐对立情绪。   对于叛乱组织来说,制
            造高度对立的族群关系,可以防止本族群温和派与政府谈判可能达成的解决方
            案,从而有助于叛乱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去。
                 因此,不管人们承认与否,鉴于行动的多重目的性,越来越多的族群叛乱组

            织坚定地认为恐怖主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是推进分离主义运动的理性选
            择,即使因此诱发政府的无区别镇压,也可以帮助加强少数族群的身份认同,加
            大族群之间的对立和分歧。以上分析的是叛乱组织在哪些情况可能主动选择无区

            别暴力袭击的手段以追求分离主义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政府只能被动地等
            待叛乱组织做出选择。实际上,国家政府并不是完全地处于被动防守地位,而是
            可以通过自身行动制造和加剧叛乱组织面临的集体行动困境,迫使叛乱组织放弃
            有区别暴力而采用无区别暴力袭击策略,从而为政府平息叛乱提供必要条件。

                 一般情况下,族群叛乱面临的集体行动困境在于并不是所有族群内民众都关
            心政治和期待用暴力手段来改变处境。对于族群民众来说,决定他们行为的往往
            是更短期的生存和安全考虑,即使是对于那些关心政治的族群民众来说,他们也



                ①  Paul Wilkinson, “Terrorist Movements,”  in Yonah Alexander, David Carlton and Paul
            Wilkinson, eds., Terrorism: Theory and Practice, Bolder: Westview Press, 1979, p. 104.
                ② Sehar Mushtaq, “Identity Conflict in Sri Lanka: A Case of  Tamil Tig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Vol. 2, No. 15 (August 2012), p. 205.
            · 114   ·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