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3 - 201901
P. 143

2019 年第 1 期

               里–科旺巴(Ri-Kwangba)签署《中止敌对行动协定》的修订文本。2007 年 5 月 2
               日,乌干达政府与圣灵抵抗军在议题二的协议文本上签字。该协议涉及了一系列原
               则性问题,例如建立一个具有包容性和民主的政府,圣灵抵抗军的战斗员整编至军

               队和其他安全机构,评估和修订乌干达政府机构以及军队中地区代表权不均等
               问题,帮助难民自愿、安全地离开难民营和重返家园,执行北乌干达经济复苏
                     ①
               计划。   这为全面结束北乌干达冲突、签署《最终和平协议》奠定了基础。2007
               年 6 月 29 日,双方就议题三责任、和解与赦免签署协议。该协议糅合了地方和国
               家的司法机制,有助于促进和解,明确圣灵抵抗军与乌干达人民国防军的战争责任
               和罪行。但是圣灵抵抗军内部的分歧和矛盾再次打断了朱巴和平进程,圣灵抵抗军
               与乌干达政府之间正式的对话几乎停止。据称,乌干达政府秘密贿赂圣灵抵抗军谈

               判代表团的成员,挑拨离间圣灵抵抗军谈判代表团与战斗员、圣灵抵抗军领导人之
               间的矛盾。2007 年 10 月 8 日,科尼下令抓捕并处死欧迪,其谈判代表团团长马丁·欧
               乔(Martin Ojul)也被解除职务,随后任命戴维·奈科拉奇·马特桑戈(David

                                                      ②
               Nyekorach Matsanga)为谈判代表团团长。
                   2008 年 1 月,朱巴和谈再次举行。2 月初,圣灵抵抗军和乌干达政府谈判代表
               团就议题四战斗员解除武装、复员和重返社会进程以及议题五签署《最终和平协议》
               进行谈判。2008 年 2 月,双方签署《解除武装、复员和重返社会协定》。该协定规

               定“武装部队和武装团体招募和使用儿童兵侵犯了儿童的权利”。圣灵抵抗军也表
               示:“确保尽早释放孕妇和哺乳母亲以及所有 18 岁以下的儿童,并将其遣返乌干
                    ③
               达。”   按照规定,2008 年 4 月 10 日,科尼将在《最终和平协议》上签字,四天
               后穆塞韦尼总统也应该签字。然而,科尼并没有在签署和平协议的现场露面。2008
               年 4 月 11 日,科尼在发表的公报中宣布,先前签署的和平协议一概无效。马特桑
               戈也宣布辞去圣灵抵抗军谈判代表团团长的职务。随后,科尼任命亚历克斯·奥洛
               亚(Alex Oloya)为谈判代表团团长,并邀请阿乔利部落酋长、乌干达政府谈判代


                  ①  “Govt., LRA Sign Second Agreement,” Monitor, May 3, 2007; “Govt., LRA Rebels Sign New
               Pact,” Sunday Vision, May 6, 2007.
                  ②  戴维·奈科拉奇·马特桑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科尼希望结束北乌干达冲突,签署和
               平协议。但是圣灵抵抗军内部有人并不同意与乌干达政府签署和平协议。朱巴和谈副团长詹姆
               斯·欧比塔(James Obita)以及桑托·欧克特(Santo Okot)只对钱感兴趣。参见 African Press
               International, “Matsanga: I resigned for the truth,” May 17, 2008, http://africanpress.me/2008/05/17/
               matsanga-i-resigned-for-the-truth/。
                  ③  联合国:《秘书长关于乌干达儿童与武装冲突问题的补充报告》(S/2008/409),2008 年 6
               月 23 日,第 3 页,http://www.un.org/zh/documents/view_doc.asp?symbol=S/2008/409。
                                                                                    · 141 ·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