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9 - 国际安全研究2019年3期
P. 159
“反恐”战与以色列军事伦理的嬗变
被视为严重的国家安全问题。
尽管卡希尔和亚德林自称其“反恐”军事伦理对投身于“反恐”的民主国家
具有普遍意义,而且符合“正义战争理论”和公认的国际法精神,但学术界仍然充
满疑虑。一石激起千层浪。相关文件发表后,《军事伦理》《哲学》等期刊很快就围
绕“反恐”军事伦理出现了一场激辩,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以下三位学者的观点:
美国埃默里大学哲学系的尼克·富逊(Nick Fotion)对卡希尔和亚德林的反恐
伦理作出了相对正面的评论。富逊认为,卡希尔和亚德林的理论在“战争理由正当
性”(jus ad bellum)方面与“正义战争理论”区别不大。但与“正义战争理论”不
同的是,他们的“反恐”伦理将“军事必要性”原则置于其伦理体系中一个极为重
要的角色;而且,他们对“反恐”战争伦理提出了细化的方案,如提出了本国公民
——本国战斗人员——外人(不涉恐/不受本国控制)的责任优先序列。富逊提出
两个建议:其一,“恐怖主义”战争的相关理论需要完善,也需要为“恐怖分子”
①
确立伦理守则;其二,“正义战争理论”需要革新,需要细化。
黎巴嫩美国大学哲学系的巴沙沙·哈伊达(Bashshar Haydar)则做出了批评性
回应。他指出,卡希尔和亚德林夸大了“反恐”战的特殊性。其“恐怖主义”定义
存在一个明显问题,就是拒绝将“针对非战斗人员”定性为“恐怖主义”的必要条
件,由此,受害者全是战斗人员也可能成了“恐怖主义”行动。他还批评和质疑优
先保护本国公民和战斗人员的偏好,以及将本国战斗员伤亡最小化的责任置于(不
涉恐的、不受有效控制的)非本国公民伤亡最小化责任之上的优先序列。在他看来,
卡希尔等设置此种等级序列的部分目标,在于为伤及无辜旁观者的反恐行动提供正
②
当性。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保罗·罗宾逊(Paul Robinson)则对卡希尔和亚德林提出
的“反恐”伦理感到“不安”。他认为,以色列“反恐”伦理是基于“恐怖主义性
质及其应对是可驳辩的”之假设。他尤其担心这些原则过于偏重致命武力的使用,
实际上将起反作用。具体来说,卡希尔和亚德林的“反恐”伦理主要包括六大缺陷:
夸大恐怖主义威胁、不太关注恐怖主义的政治性质、过于依赖良好情报的推测、过
于关注武力使用、过于偏向保护同胞生命而对非本国公民分配过大的责任以及强制
① Nick Fotion, “Transforming and Expanding the Kasher/Yadlin Theory on the Ethics of
Fighting Wars against Terrorism,” Journal of Military Ethics, Vol. 4, No. 1, 2005, pp. 33-43.
② Bashshar Haydar, “The Ethics of Fighting Terror and the Priority of Citizens,” Journal of
Military Ethics, Vol. 4, No. 1, 2005, pp. 52-59.
· 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