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 - 国际安全研究2019年3期
P. 99

国家安全治理的内外整合:以打击“东突”恐怖主义为例

            协调、流动的成本相对较高。但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处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恐
            怖组织因为意识形态的共通性和相似性,它们借助互联网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合
            作。国际恐怖势力以意识形态蔓延带动恐怖组织网络的扩张,实现“全球化思考,

            本土化行动”,彼此之间相互支持、配合。
                 “东突”以极端的意识形态为纽带,与国际恐怖组织内外勾连,成为全球恐怖
            网络上的节点。他们以西亚为大本营,以中亚为桥头堡,以南亚为训练基地,以欧

            美为协调指挥中心,将以国内为主要战场。恐怖组织效仿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时常
            采取在境外策划指挥培训、境内作案的恐怖主义活动方式;恐怖分子经常跨境流动
            作案,活动范围难以框定,具有较大的回旋空间和规避侦查与打击的能力。在全球
            化时代,瞬息万变的国际反恐形势对中国打击“东突”恐怖势力更能产生重大的动

            态影响。
                 第五,安全风险的流动性。后工业社会是一个流动性或液态化的社会,一
            切都处于变动不居之中,风险具有很强的扩散性。“在这个液态的现代世界,

            危险和恐惧同样是液态的 ——或者说,是不是更像气态的呢?它们流动、渗透、
            泄漏、渗出……还没有发明出阻挡它们的墙壁,虽然很多人想要建造这样的
                  ①
            墙。”   这样,在工业社会形成的以控制为手段对风险进行控制成本极高,也
            不能完全奏效。

                 “东突”恐怖主义风险不受地理边界的局限,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呈现出从南
            疆向北疆、从新疆向内地、从国内向国外蔓延渗透的态势。在新疆,“东突”分子
            主要袭击安保机关及其人员等“硬目标”,以规避舆论压力、争取同情;在内地,

            他们更多地表现为滥杀无辜,袭击大城市标志性建筑和人员聚集场所等“软目标”,
            以激化汉族与维吾尔族的矛盾与对立;在国外,“东突”分子在中亚、南亚等地区
            对海外华人或中资企业进行袭击,严重威胁着中国的海外利益安全。鉴此,那种试
            图将恐怖风险控制在特定区域的设想是值得质疑和商榷的。

                 第六,行为的不确定性。自 1968 年现代恐怖主义诞生之后,恐怖活动以暗杀、
            绑架等活动,针对各国政要、社会名流、标志性建筑等目标,政治主张和行动意图
            非常明确,指向性强,相对来说不确定性低。但是,随着各国对“硬目标”安全保

            卫措施的加强,恐怖分子又将屠刀伸向开放性空间等“软目标”,对无辜社会公众
            进行无差别的大规模杀戮。例如,在 2014 年乌鲁木齐“5·22”暴恐事件中,“东

                ① [英]  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恐惧》,谷蕾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2 页。
            · 88 ·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