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3 - 国际安全研究2019年第5期
P. 163
核出口控制的国际规则制定:美国在多边谈判中的行为模式
表 2 美国在核供应国集团准则修订上的行动与结果
在任时期 尝试修改的准则内容 结果
卡特政府 1977~1981 年 加入全面保障条件 失败
老布什政府 1989~1993 年 加入军民两用物项触发清单 成功
对印度豁免出口禁令 成功
小布什政府 2001~2009 年
①
禁止铀浓缩与再处理设备和技术出口 让步
资料来源:笔者自制。
(一)卡特政府与全面保障条件
在 1976 年美国大选中,候选人吉米·卡特(Jimmy Carter)批评当时福特政府
的政策在核不扩散标准上失之宽松,并以收紧对于浓缩铀生产等方面的管控作为选
②
举牌之一。 胜选之后,卡特兑现选举承诺,宣布无限期地推延美国国内的商业再
处理项目,并于 1978 年颁布了较此前的《原子能法案》更为严格的《不扩散核武
器条约》(NPT)。卡特政府将此国内政策取向延伸至外交层面,试图为核供应国集
③
团引入更为严格的出口控制标准。其核心焦点在于“全面保障”条件。
在 20 世纪 70 年代后半期,以满足能源需求为名义,不少国家向美欧核供应国
寻求核材料与技术,其中包括印度、巴西等未签署 NPT 的国家。在卡特政府看来,
这些未签署 NPT、因而也未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全面保障的国家,很有可能将
其通过核能合作获取的材料与技术,用于研发和制造核武器。这将不仅直接造成核
扩散的后果,而且可能增加地区冲突的风险,从而驱使邻近的已加入 NPT 的国家
④
背离核不扩散机制。 面对联邦德国与巴西、法国与巴基斯坦等双边核能合作,美
① 此次准则修改自小布什政府时期开始,最终核供应国集团达成一致是在奥巴马政府时期。
而小布什政府的立场曾发生一定变化,但其于 2008 年任期结束前提出的“黑盒子”(Black Box)
方案,与最终通过的准则之间差别较小。因此本文对此仅讨论小布什政府时期的状况。
② J. Michael Martinez, “The Carter Administr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Policy, 1977-1981,” The Journal of Policy History, Vol. 14, No. 3, 2002, pp. 261-292.
③ 国际原子能机构以监督保障(safeguards)为手段,通过对监督保障协议的签约国的核设施
与材料实施检查和查验,防止受到保障的核设施与项目被用于制造核武器。全面保障
(comprehensive safeguards)指的是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一国境内的、在该国法律管辖权之下的,或
在任何地方开展的由该国控制的核设施与材料实施监督保障。《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规定,所有签
署该条约的无核武器国家都需要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全面监督保障。因此要求核材料与技术转让
以进口国接受全面保障为前提,意味着将转让限定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的范围内。
④ “Telegram from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to the Embassy in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U.S. Office of the Historian, November 22, 1978, https://history.state.gov/historicaldocuments/
frus1977-80v26/d445; “Memorandum from Secretary of State Muskie to President Carter,” U.S. Office
of the Historian, October 16, 1980, https://history.state.gov/historicaldocuments/frus1977-80v26/d393.
· 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