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国际安全研究》2020年第4期
P. 69

2020 年第 4 期

                                                                                   ①
               即具有高度社会政治凝聚力的国家,是个人和国家安全的必要先决条件”。   实际
               上,学者们对所谓“强国”(strong states)的探讨便有意于调和各类安全主张之间
               的张力,维护国际安全的整体性和政治安全的核心逻辑。在此意义上,多种多样的

                                                                               ②
               政治安全界定中具备统合性的依然是“关涉社会秩序组织性的稳定”。   以此为中
               心,日益形成一种既分门别类、又相互联结的政治安全体系,或是一种政治安全的
              “多流模式”,   其中,不同的分析对象对应于不尽相同的政治安全重心。
                           ③
                   一般情况下,政治安全的研究者往往会探讨一种不同于传统研究对象的“弱
               国”(weak states)情境。   此种“弱国”与“强国”相对应,而与“弱权”(weak
                                      ④
               power)区分,指国家作为政治实体的“国家性”(stateness)之弱,而非国力之
               弱。核心是国家社会政治凝聚力、国家观念和制度上的虚弱,乃至大规模暴力垄

               断的无能。   在此意义上可视之为政治维度上的“发展中国家”,或者说相对稳
                         ⑤
               定的政治不安全国家。在界定弱国的关键特征方面,理查德·杰克逊(Richard
               Jackson)综合了卡洛琳·托马斯(Caroline Thomas)、巴里·布赞和乔尔·米格

               代尔(Joel Migdal)的三种观点,突出“基础结构能力”“强制性能力”“民族身
                                                                          ⑥
               份认同与社会向心力”三个维度,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判断标准。   围绕大体的标

                  ①  Georg Sørensen, “Individual Security and National Security: The State Remains the Principal
               Problem,” Security Dialogue, Vol. 27, No. 4, 1996, pp. 371-375.
                  ②  Barry Buzan,  Ole Wæver and Jaap de Wilde,  Security: A New Framework  for Analysis,
               London: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1998, p. 141.
                  ③  Barry Buzan and Lene Hansen, ed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ume I: The  Cold War and
               Nuclear Deterrence,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2007, p. xxxviii.
                  ④  文中所使用的国际语境下的“弱国”概念与通常中文语境中所谓“弱国”的概念并不相
               同,后者更偏向于“弱权”,而前者则源于巴里·布赞等学者的界定,强调包括执政、认同等多
               个维度之弱,并以“弱国(家)”的经典译名沿用至今。其只是在本文政治安全的背景下,更凸
               显政权之弱。
                  ⑤ Barry  Buzan,  People, States,  and Fear: The National  Security  Proble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ussex: Wheatsheaf Books, 1983, pp. 66-67.
                  ⑥  其中,基础结构能力指国家机构执行基本任务和制定政策的能力;强制性能力指国家使
               用武力应付对其权威的挑战的能力;民族身份认同与社会向心力指民众认同民族国家,并在生活
               中接受其合法角色的程度。弱国至少在其中的“多数”维度上较弱。经验上则主要是三者皆弱和
               强制性能力尚可、而另外两者较弱两种。参见 Richard Jackson, “Regime Security,” in Alan Collins,
               ed., Contemporary Security Studies, 4th ed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6, pp. 200-212;
               Caroline Thomas, In Search of Security: Third World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oulder, Colo.: Lynne
               Rienner, 1987; Barry Buzan, People, State and Fear: An Agenda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Harlow, United Kingdom: Prentice Hall Europe, 1991; Joel S. Migdal, Strong
               Societies and Weak States: State-Society Relations and State Capabilities in the Third World,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 67 ·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