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6 - 《国际安全研究》2020年第5期
P. 136

2020 年第 5 期




            论公共卫生的“安全化”与“去安全化”



                   ——中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模式论析                                            


                                        魏志江  郑宇晴


               【内容提要】 2019 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为应对疫情对民众生命安全和

            身体健康造成的威胁,世界各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安全化”措施抗击疫情。其中,
            中国的“武汉模式”和日本的“仙台模式”是两种极具代表性的抗疫策略,中国的
            抗疫模式遵循的是“完全安全化”的路径,而日本遵循的则是“有限安全化”的路

            径。通过梳理 “安全化”模式和“安全化”困境的既有研究,对 “武汉模式”和
           “仙台模式”的“安全化”进程及特征以及“完全安全化”和“有限安全化”进行
            比较研究和理论阐释。在“完全安全化”模式中,施动者应对威胁进行准确判断、
            施动者与受众共同发挥抗疫主体作用、“安全化”先于“去安全化”在场,而“有

            限安全化”模式则具有受众发挥更为关键的主体作用、“安全化”与“去安全化”
            须同时在场的特征。上述两种模式所形成的“东亚模式”对国际社会治理大规模传
            染性疾病具有借鉴意义,无论选择哪种抗疫模式,为了切实保障人的安全,都必须

            在抗疫过程中确保“去安全化”的在场,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安全化”的困境,促
            进国际社会共同应对疫情威胁。
               【关键词】安全化;去安全化;中日公共卫生;大规模传染性疾病治理
               【作者简介】  魏志江,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宇晴,中
            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项目研究助理(珠海  邮编:519000)。

               【DOI】 10.14093/j.cnki.cn10-1132/d.2020.05.006
               【中图分类号】 D815.5; D523.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74X
           (2020)05-0134-23



                  本文承蒙《国际安全研究》匿名审稿专家提出修改意见;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陈
            卓对本文亦有贡献,谨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 134   ·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