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国际安全研究》2020年第5期
P. 25
2020 年第 5 期
共同体”,先期解决各自“区域性能源安全公共产品”,再演化到区域间性的“跨区
域能源安全共同体”,以解决“跨区域能源安全公共产品”需求,最后“跨区域能
源安全共同体”再整合演变为“全球能源安全共同体”,最终朝着解决“全球性能
源安全公共产品”的方向迈进(如图 2 所示)。“新区域主义”学者比约恩·赫特纳
(Björn Hettne)提出,区域化是同时发生在全球层次、跨区域关系层次、单个区域内
①
部及次区域等多个层次,涉及文化、安全、经济政策和政治制度的复杂的变化过程。
这也基本反映了全球治理方式的“政府间主义”—“跨国家主义”—“超国家主义”
的区域主义演变路径和“功能主义”纵向整合的结果。
②
图 2 基于多边关系的国际能源安全共同体构建进程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① Björn Hettne, “Globalization and the New Regionalism: The Second Great Transformation,” in
Björn Hettne, Andras Innotai and Osvaldo Sunkel, eds., Globalism and the New Regionalism,
Basingstoke: Macmillan, 1999, pp. 11-16.
② 以戴维·米特兰尼(David Mitrany)为代表的旧功能主义认为,国际一体化主要是从技
术领域问题开始的,某一技术领域的合作会导致合作向外辐射,进而达到全方位合作,强调专家、
功能性组织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性;以厄恩斯特·哈斯(Ernst B. Haas)等人为代表的新功
能主义则进一步通过“外溢”(spillover)概念扩展对外合作的辐射性,并强调政治的主导作用,
在“经济一体化”上还强调“政治一体化”和“超国家机构”的重要性。本文把某一领域的合作
导致其他领域的合作“外溢”或扩展称之为“功能主义的横向整合”,而某一领域的合作导致在
该领域区域合作的扩大称之为“功能主义的纵向整合”。
·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