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国际安全研究》2020年第5期
P. 45

2020 年第 5 期

               络空间不受国界限制,这些系统容易受到国际计算机黑客的攻击。不难预测,在
               网络安全和生物安全重要性逐渐提升且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背景
               下,网络生物安保问题将很快成为生物安保治理的一个重要议题。

                  (三)合成生物学与生物黑客
                   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发展,生物学研究以及技术应用成本将逐渐降低且更容易
               操作,技术应用和产品生产也将更为广泛,合成生物学应用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

                                                   ①
               变得像当下计算机应用一样无处不在。  同时,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将促使更多业
               余或以娱乐为主的非科研工作群体加入到生物学研究中,更多的生物黑客或“自
               己动手型”研究者借由合成生物学进入生物学研究领域。可以说,合成生物学的
               发展可能正推动生物黑客文化的加速形成,扩大包括生物黑客在内的非机构科学

               家可能实现的目标。
                   基于合成生物学设计与制造相分离的特征,耗时的生物合成工作可以外包,因
                                                                                      ②
               而生物黑客或“自己动手型”生物学家就可以在线订购合成生物体进行实验。  生
               物黑客还能够创造出价格便宜的实验设备,如“自制”显微镜、离心机和 37℃的培
               养箱等,通常比相应的标准设备便宜数十倍甚至几百倍,但仍能满足他们从事生物
                             ③
               学活动的需求。  网络上的生物黑客论坛不断增多,通过这些论坛,专业以及非专
                                        ④
               业人士皆可相互探讨学习。  目前,进入生物黑客领域的多数人是技术导向的,这
               种现象在早期的计算机黑客领域也出现过。计算机黑客兴起初期并没有太多负面影
               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基于计算机黑客的恶作剧开始出现,最终衍生出大量的违
               法犯罪活动。以合成生物学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同样会发生这样的演变。

                   生物黑客或“自己动手型”生物学家群体主要有三个显著特点。  第一,非
                                                                               ⑤
               专业化,这部分群体主要是凭着满腔热情和兴趣爱好实施合成生物学研究及应用



                  ① Patrick Heavey, “Consequentialism and the Synthetic Biology Problem,” Cambridge Quarterly
               of Healthcare Ethics, Vol. 26, No. 2, 2017, p. 217.
                  ② Marcus Wohlsen, “Biopunk: DIY Scientists Hack the Software of Life,” Current, April 2011,
               p. 22.
                  ③ Heike Blockus and Marko Ahteensuu, “Biohacking and Citizen Engagement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Marko Ahteensuu, ed.,  E  Pluribus Unum: Scripta in Honorem Eerik Lagerspetz
               Sexagesimum Annum Complentis, Turku: University of Turku, p. 20.
                  ④ Pui-Wing Tam, “‘Biohackers’ Get their Own Space to Create,” Wall Street Journal, January 12,
               2012, https://www.wsj.com/articles/SB10001424052970204124204577150801888929704.
                  ⑤ 王朝恩、周爱萍:《车库生物学:挑战与规制》,载《科学与社会》2013 年第 1 期,第
               86-96 页。
                                                                                     · 43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