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国际安全研究》2020年第5期
P. 47

2020 年第 5 期

               部分,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繁荣也有重要贡献。合成生物学的发展能够
                                                                                        ①
               帮助应对生物安全或安保风险,并且会改变公共卫生对抗生物威胁的游戏规则。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合成生物学知识和技术来识别重要的合成或半合成的生

                                             ②
               物制剂,从而提高生物安保性。  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有利于采用同样的技术制造
                                        ③
               出可以对抗威胁的新疫苗。  新一代测序和数字筛选工具可用于识别新的或工程
                                                            ④
               化的药物,合成基因可用于开发快速诊断工具。  合成生物学知识的民主化和广
               泛的可及性,有助于更广泛的生物监测、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发以及扩大发现生
               物异常的机会。  因此,运用合成生物学知识和技术本身就构成一道防范、隔绝
                              ⑤
               合成生物学所带来危险的防火墙。
                   禁止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可能产生反效果或负面影响。鉴于合成生物学对生物

               经济的巨大贡献,社会对生物技术的需求以及合成生物学的巨大应用前景,被禁
               止的合成生物学活动无疑会转向地下黑市或是秘密实验室,这将比开放市场和开
                                              ⑥
               放实验室更加难以监测和管理。  并且,在生物技术的全球化和民主化的情况
               下,采取完全禁止生物学发展的国家并不能影响世界科技发展在该领域创造知
               识,反而可能会因为自身的不发展而面临更大的生物安全和安保威胁。美国早在
               2003 年探讨发展超人类项目时就提出,如若美国不加大投入,将会面临巨大风
               险。这样的风险并非来自超人类技术发展本身,而是来自竞争国家在该领域的发

               展,美国可能会被监管政策宽松的国家赶超。伦理障碍较小、顾忌更少的国家会
                                               ⑦
               更快获得经济上和军事上的优势。  因此,面对当下生物技术领域愈演愈烈的国

                  ① Crystal Watson, Tara Kirk  Sell, Matthew Watson et al.,  Technologies to Address Global
               Catastrophic Biological Risks,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October 2018, https://www.centerforhealthsecurity.
               org/our-work/pubs_archive/pubs-pdfs/2018/181009-gcbr-tech-report.pdf.
                  ② Presidential Commission for  the Study  of Bioethical Issues,  New Directions:  The Ethics of
               Synthetic Biology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2010, p. 71.
                  ③  [美] 克雷格·文特尔:《生命的未来:从双螺旋到合成生命》,贾拥民译,杭州:浙江
               人民出版社 2016 年版,第 208 页。
                  ④ Alec A.K. Nielsen1 and Christopher A. Voigt, “Deep Learning to Predict the Lab-of-Origin of
               Engineered DNA,” Nature Communications, Vol. 9, No.  3135, 2018, pp. 1-10.
                  ⑤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Biodefense in  the Age  of
               Synthetic Biology,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18, p. 18, https://www.ncbi.nlm.nih.
               gov/books/NBK535877/.
                  ⑥ [美]  乔治·丘奇、[美]  艾德·里吉西:《再创世纪:合成生物学将如何重新创造自然和
               我们人类》,周东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7 年版,第 312 页。
                  ⑦  William Sims Bainbridge,  Nanoconvergence: The Unity of Nanoscience,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gnitive Science, Upper Saddle River: Prentice Hall, 2007, p. 18.
                                                                                     · 45 ·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