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 - 《国际安全研究》2020年第6期
P. 99
2020 年第 6 期
旧发挥功能情况下,楚不得不有意示弱,避免成为众矢之的。而待“周室东迁、诸侯
①
如网解纽、内(篡弑)外(兼并掠夺)多事、亟亟不可终日” 后,楚君熊通方决意
借国际权势对比出现较大变动之机,自封武王。其次,战略执行中不乏刚柔相济。例
如,楚君熊通以伐随为机,胁迫随国向周王室提出提升楚国际地位要求,在试探周王
室及各诸侯反应的同时,重点在于破坏周王室威望,创造有利态势,可谓“间接路线”
(indirect approach)之典型案例。最后,因循正确的地缘战略,采取稳固周边、进而侧
翼包抄、最终进逼枢纽之步骤。楚原封于荆蛮丹阳,周边为土著所包围或镶嵌,更为
汉阳诸姬姓诸侯就近监督。在融合楚蛮基础上,楚自熊通之后,着力在周边攻伐扫除
微弱势力,自随、申、邓、黄、英,至江、六、蓼,再至舒、陈、郑、宋,由南至北,
由小及大,由易及难,直至观兵于周郊,直趋国际体系之核心地带,震动天下。
然而,在没有爆发霸权战争、进而一举颠覆现有国际体系情况下,突破“熊通困
境”的出路,可能唯有待现行国际体系身份共识被大体瓦解时方能实现。历史上,直
至进入战国时期后,楚国面对的“熊通困境”问题才有所缓解。根本原因在于以齐、
②
晋两国之君统篡易 为突出代表,早先体系内的霸权自内部崩溃,春秋时期以尊王、
攘夷、禁抑篡弑及裁制兼并为标志的霸权秩序亦随之驰废崩坏,军国斗争和国际政治
③
现实主义大趋其道:“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战国时期国
际体系具有的无政府与现实政治(realpolitik)特征、各诸侯国普遍存在的安全焦虑及
坚定奉行的自助(self-help)政策以及国家间战争频率、规模及残酷程度的显著上升等,
均体现出与西周和春秋时期大不相同的气象,不仅标志着霸权国际体系的终结,同时
也宣告早先强调血统、宗法和礼制的国际体系身份共识的彻底破产。在此情况下,楚
已经不再是国际体系中的“异端”,而成为若干个权力竞争者当中的普通一员。尤其是
当另一个早先的戎狄——秦国勃兴并通过更大规模的武力兼并从而对国际体系其他成
员构成强大的威胁时,楚国基本不再面临体系内部的群体性压制而成为多极体系中实
力较强、值得较弱国家争取的结盟对象,“熊通困境”也因此真正得以消除。
④
追求权力、使其他行为体遵从自己意志是大国行为的主要动机。 在国际体系
①“及平王之末,而秦、晋、齐、楚代兴。”见徐元诰撰:《国语集解·郑语第十六》,北
京:中华书局 2002 年版,第 477 页。
② 其一为田氏代齐,其二为三家分晋。
③ [清] 王先慎撰:《韩非子集解·卷十九·五蠹第四十九》,北京:中华书局 1998 年版,
第 445 页。
④ 参见[美] 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上海人
民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45-49 页。
· 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