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2期
P. 41
2021 年第 2 期
(一)原子弹问世之初美国的实战威慑倾向
在原子弹问世之初,美国对于这种新式武器的态度十分矛盾。以阿尔伯特·爱
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利奥·齐拉特(Leo Szilard)和罗伯特·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等参与“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群体为代表的进步人士坚决反对将
核武器直接用于战争。早在 1944 年 9 月,科学家们就在一份报告中明确表示,核
①
武器只能用于威慑对手不要对美国发动侵略。 而当美国对日本广岛和长崎使用原
子弹之后,这些研制原子弹的功臣不仅严厉谴责这一罪孽深重的行径,而且在世界
范围内发起了以消除核战争为宗旨的和平运动。 1946 年,伯纳德·布罗迪正式
②
出版了《绝对武器》一书,开创性地总结出核武器的不可防御性以及核战争打不得
的观点,成为经典威慑理论的先驱。陆军部部长亨利·史汀生(Henry L. Stimson)
也在离任前夕向杜鲁门总统建议,美国应该同苏联合作,控制和限制原子弹被用于
③
战争,并引导原子能的和平利用,从而拯救人类文明。 然而,以杜鲁门和丘吉
尔为代表的政治家们则对使用原子弹进行辩护,指出其目的是为了尽早结束战争
④
和减少更大的伤亡,甚至将其美化为“拯救生灵的神奇事迹”。 美国军方随后
也多次公开表示,核武器与大规模使用常规武器在本质上没有多大不同,其毁伤
效果被过分夸大了。
⑤
广岛和长崎的灾难引发了关于道德与正义、战争与和平问题的长期争论。直到
苏联打破美国的核垄断,担忧全面核战争及其道德困境的声音才在美国政界进一步
凸显。“冷战之父”乔治·凯南(George F. Kennan)明确指出,美国只需要维持满足
⑥
威慑目的的最低限度核力量即可。 1949 年秋,在由苏联核试验所引发的关于是否
要研制氢弹的辩论中,凯南写信给国务卿迪安·艾奇逊(Dean Acheson),强烈主张
① [美] 劳伦斯·弗里德曼:《核战略的演变》,黄钟青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57 页。
② [美] 理查德·罗兹:《原子弹出世记》,李汇川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0 年版,
第 520、853 页。
③ [美] 戴维·霍洛维茨:《美国冷战时期的外交政策——从雅尔塔到越南》,上海市
“五·七”干校六连翻译组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 年版,第 239-241 页。
④ [美] 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上卷),李石译,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7 年版,
第 383-384 页;[英] 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六卷):胜利与悲剧》,吴万
沈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5 年版,第 931 页。
⑤ Scott D. Sagan, Moving Targets: Nuclear Strategy and National Securit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9, p. 14.
⑥ George F. Kennan, The Nuclear Delusion: Soviet-American Relations in the Atomic Age,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1983, p. 4.
· 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