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2期
P. 44

美国实战威慑核战略:理论、历史与现实

            对于正处在百废待兴状态的西欧国家来说,扩军的要求无疑是不可承受之重。在这
            种情况下,艾森豪威尔作为一名典型的共和党人和大西洋主义者上台,主张在政治
                                                                                   ①
            和经济上鼓励欧洲一体化,从而将美国从长期的军事和经济负担中解放出来。   在
            军事和安全上美国则借助核武器向欧洲提供延伸威慑保护,以弥补西欧国家在常规
            力量方面的劣势。在其提出的“新面貌”战略中,一方面要求美国在经济发展和军
            事安全之间取得“大平衡”,削减常规力量和海外驻军规模;另一方面则充分发挥核

                                                                 ②
            优势,通过“大规模报复”遏制苏联的扩张和战争的爆发。   北约于 1954 年通过了
           《北大西洋军事委员会第 48 号文件》(MC48),进一步提出“剑与盾”战略,即以美
                                                                                      ③
            国的核力量向苏联发动核打击,而以北约的常规力量在前沿阵地迟滞敌人的进攻。
                 在北约接受了“大规模报复战略”后,美国的核武器成为决定西欧国家生死

            存亡的关键,从而引发了严重的同盟困境。受苏伊士运河危机的影响,西欧盟友
            开始普遍质疑美国安全承诺的可信度。北约在这一时期举行的一场名为“全权代
            理”(Carte Blanche)的军事演习显示,一旦东西方发生战争,德国而不是美苏将

                                          ④
            会成为双方核打击的首要目标。   因此,处于冷战对抗最前沿的联邦德国表达了
                                                                                ⑤
            对获得美国核情报,参与核决策过程,甚至获得美国战术核武器的渴望。   英国、
                                                                             ⑥
            法国和意大利等西欧盟友也纷纷要求美国分享核情报和战术核武器。   在 1957
            年苏联成功发射洲际导弹和人造卫星的冲击下,出于对美国可能抛弃欧洲防务的

            担忧,法、德、意还启动了三国核武器计划(FIG Agreements)。   为了确保美国
                                                                        ⑦
            延伸威慑的可信度,同时避免关键盟友发生核扩散,艾森豪威尔政府积极向海



                ①  冷战期间,美国鼓励甚至“策动”欧洲一体化的倾向十分显著,包括早期通过的富布赖
            特提案、马歇尔计划以及对舒曼计划的大力支持。参见刘同舜、高文凡主编:《战后世界历史长
            编(第六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190-197 页。
                ② NSC162/2, Basic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October 30, 1953, FRUS, 1952-1954, Vol. 2,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84, p. 581.
                ③  陈佩尧:《北约战略与态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201 页。
                ④  Robert E. Osgood, NATO: The Entangling Alliance,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2, p. 126.
                ⑤  Wolfram F. Hanrieder, Germany, America, Europe: Forty Years of Foreign Polic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9, p. 42.
                ⑥  Catherine McArdle Kelleher,  Germany  &  the Politics of  Nuclear Weapon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5, p. 125.
                ⑦  “Telegram from the Ambassador in Germany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November 19, 1957,
            FRUS, 1955-1957, Vol. 4, pp.186-187.  也可参见 Beatrice Heuser, NATO, Britain, France and the FRG,
            Nuclear Strategies and Forces for Europe, 1949-2000, London: Macmillan Press, pp. 149-150。
              · 42 ·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