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2期
P. 49
2021 年第 2 期
卡特政府又提出了“抵消”战略,重新将麦克纳马拉早期主张的“打击军事力量”
战略发扬光大,要求能慑止从有限冲突到全面核大战任何一个级别的核战争。里
根政府不仅继承了上述核战略,而且主张核战争可以打赢,并试图建立攻防兼备
的全面战略优势。因此,美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一方面通过军控谈判继续限制苏
联在核武器数量上的优势,另一方面则加强自身核武器现代化的步伐,提升打击
精度和生存能力。此外,里根政府提出的“战略防御计划”(SDI)亦是源自麦克
纳马拉的“限制损失”战略。与“纯威慑”理论认为战略防御会破坏战略稳定并
增加核战争风险的观点截然不同,信奉实战威慑的里根政府恰恰认为战略防御能
够与高精度的战略打击力量相配合,进一步削弱对手的核报复能力,从而显著增
①
强美国整体的威慑效应。
综上所述,尽管部分战略学家及和平人士长期为军备控制和避免核战争奔走疾
呼,但其推崇的“纯威慑”思想至多反映在美国的军控政策和极个别时期的核政策
宣示之中,而几乎从未真正影响到美国的核战略决策。由实战威慑和延伸威慑构成
的绝对自由核战略才是整个冷战时期美国核战略的真实面貌。这种核战略服务于美
国在二战之后打造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的大战略目标,在军事安全领域将美国
②
的“绝对军事安全”与世界安全挂钩。 在两极对抗的过程中,美国的核战略亦服
务于美国冷战时期的大战略目标,旨在将其军事和经济上的相对优势转变为绝对优
势,从而具备对苏联发号施令的能力。 因此,威慑对手不要入侵美国从来不是美
③
国的优先目标,能够以包括核优势在内的超强实力胁迫对手才是美国的不懈追求。
即便冷战结束之后,美国依旧将自身利益向全球扩展,将自身安全等同于美国主导
的国际自由秩序的稳定。
四 新时期的挑战:新技术革命对全球战略稳定的冲击
当今世界的核平衡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虽然核弹头的总数持续在减少,但拥
有核武器的国家数量却在增加。冷战时期确立了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的核平衡格
① Caspar W. Weinberger, Annual Report of Secretary of Defense to the Congress, FY1987,
Washington, D.C., p. 39.
② 周建明、王成至主编:《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解密文献选编(1945-1972)》(第一册),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年版,第 25 页。
③ [美] 戴维·霍洛维茨:《美国冷战时期的外交政策——从雅尔塔到越南》,上海市
“五·七”干校六连翻译组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 年版,第 238 页。
· 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