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3期
P. 55
2021 年第 3 期
南海问题研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长期以来的研究角度多从大国尤其是美
国以及中国的南海政策取向出发,对当事国菲律宾等国的南海诉求、政策以及战
①
略的研究分析多置于美国与中国博弈大战略的框架下进行。 在分析层次上,则
多从国际体系层次出发,关注点多为在中美大竞争中菲律宾如何通过迎合美国的
②
亚太战略以及如何通过大国平衡以达到自身目的。
与现实主义非常强调国际政治的“第三意象”(即国际体系层次)相反,突出
③
“第二意象”(即国内层次)的分析方法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除了从外部(国
际体系)研究菲律宾南海政策决策的制约因素之外,菲律宾国内的政治因素、经济
因素和观念因素也是决定其南海政策的重要变量,也值得进行认真深入的研究。
菲律宾国家内部有不同的利益集团,它们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并不总是一致
的。近年来,对于菲律宾南海政策的内部动因研究逐渐增多,相关研究注意到利
益驱动因素以及利益集团如油气集团、军队等团体对菲律宾政府南海政策的影
④
响。 查雯从总统的外交政策偏好以及外交政策如何满足总统个人及其家族利益
为出发点,着重分析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的个人因素对于菲律宾南海政策的影
⑤
响。 朱陆民和刘燕认为影响菲律宾政府对华政策的国内政治因素主要有:家族
政治集团、非政府组织、能源利益集团、军方及外交决策主体,并对这些主体进
⑥
行分析。 陈忠荣从制衡军方的视角出发,认为菲执政当局的南海政策是服务于
① 参见鞠海龙:《菲律宾南海政策中的美国因素》,载《国际问题研究》2013 年第 3
期,第 58-69 页;陈庆鸿:《菲律宾南海政策的调整及其原因》,载《国际资料信息》2011 年
第 10 期,第 15-20 页;Ian Jamesstorey, “Creeping Assertiveness: China, the Philippines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 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Vol. 21, No. 1, 1999, pp. 95-118。
② Rommel C. Banlaoi, “The Role of Philippine—American Relations in the Global Campaign
against Terrorism: Implications for Regional Security,” 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Vol. 24, No. 2,
2002, pp. 294-312; Renato Cruz De Castro, “Weakness and Gambits in Philippine Foreign Polic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acific Affairs, Vol. 83, No. 4, 2010, pp. 697-717; Aileen S. P. Baviera, “China-
ASEAN 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Managing Power Asymmetry,” National
Security Review, 2013, p. 218.
③ [美] 理查德·罗斯克兰斯、阿瑟·斯坦主编:《大战略的国内基础》,刘东国译,北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5 页。
④ 鞠海龙:《菲律宾南海政策:利益驱动的政策选择》,载《当代亚太》2012 年第 3
期,第 79-93 页。
⑤ 查雯:《菲律宾南海政策转变背后的国内政治因素》,载《当代亚太》2014 年第 5
期,第 129-139 页。
⑥ 朱陆民、刘燕:《国内政治因素对菲律宾对华政策的影响》,载《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16 年第 5 期,第 51-71 页。
·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