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3期
P. 75
2021 年第 3 期
群岛上有多个民族,如他加禄族、比科族、宿务族等,各地方都是一个独立的小
①
实体,国家认同工作是在独立后才慢慢开始的。 菲律宾的民族认同感总体上仍
是比较脆弱的,不如对地方主义的认同。此外,主导菲律宾大众文化的“恩主关
②
系”(Patron-Client Relationship) 使得菲律宾文化本质上是个人主义的,由
③
“激情、亲属联系、感恩之情和个人忠诚”所支配。 菲律宾人因此将政治权力视
为个人利益的工具,而非以公共利益为目的。
④
国民整合不力、国家认同不足以及大众文化的“恩主关系”导致的个人利益
重于公共利益的菲律宾民情,使得大多数菲律宾人对南海争端并不十分在意。除
了受南海争端影响的相关人群如渔民、旅游从业者等人员外,普通民众并不是很
重视报纸上所登载的南海问题,菲律宾政客在南海问题上的民族主义情绪的煽动
只能吸引到极小一部分民众。2012 年 5 月 11 日,菲律宾一些民间组织在中国驻
⑤
菲大使馆领事部前举行游行示威,参加者不足 200 人; 2015 年 7 月 24 日,由
“争取善政美籍菲律宾裔组织”在网络发起的反华示威在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领事
⑥
部前开展,示威者只有约 300 人。 参与示威活动的主要是菲律宾一些规模较小
的、倾向于表达比较激进的民族主义和主权理念政治组织。这样的一种菲律宾民
情显然无法支撑进攻性的南海政策。
(二)分歧及其成因
菲律宾各政治集团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分歧 1:在如何与中国打交道的问题上,少数激进民族主义者和亲美势力主
张要与中国进行包括激烈对抗在内的“硬”抗争;而更多的精英支持以法律和外
交形式与中国“软”抗争,同时不伤害菲中关系。
① 王慧敏:《菲律宾后马科斯时期民主政治的改革与成败》,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6 年,第 22 页。
② 即处于较高社会与经济地位的人,通过帮助和保护某些人,成为这些人的“恩主”。后
者则成为其附从或被保护人,同时也必须对“恩主”回报以支持和援助。
③ Caroline Sy Hau, “Privileging Roots and Routes Filipino Intellectuals and the Contest over
Epistemic Power and Authority,” Philippine Studies: Historical & Ethnographic Viewpoints, Vol. 62,
No. 1, 2014, pp. 29-65.
④ 刘冲:《菲律宾社会各阶层民主意识发展研究》,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年,第 44
页。
⑤ 《菲律宾首都发生反华示威游行 参加者不足 200 人》,中国新闻网,https://www.
chinanews.com/gj/2012/05-11/3882683.shtml。
⑥ 《菲律宾反华游行“雷声大、雨点小”》,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world/
2015-07/26/c_128060561.htm。
· 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