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4期
P. 39
2021 年第 4 期
①
是“恐怖主义激进化”。 恐怖主义治理相应地应是包含三个方面的“反激进化”
工作:第一,以个体在行为和思想上与主流社会融合的程度,取代“全球反恐战争”
阶段的宗教异质性文化背景,作为判断其恐怖主义风险程度的核心指标,通过提升
个体的社会融合度,从而在整体上消减国内恐怖主义威胁。第二,以个体或群体“风
险指标”作为恐怖主义预防性工作的核心参照标准,实现针对性监控与保护性干预
的有机衔接。第三,密切关注产生激进化所必需的“激进环境”,即个体周围容易
②
滋生恐怖激进化风险的因素、在激进化出现后支持性甚至同谋性质的社会环境。
英国 2005 年推出“预防战略”后,西方主要国家均开始实施恐怖主义治理“反激
进化”措施。据美国《国家反恐报告 2008》统计,截至 2009 年 3 月,全球已有 135
个国家实施了不同程度的“反激进化”相关措施,“采取一定程度的‘软性’措施
③
来预防、干预本国穆斯林投身恐怖活动,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共识”。
“反激进化”阶段恐怖主义威胁认知相关研究,主要为本土恐怖分子的激进化
过程提供实证研究,关注个体特征、组织动力以及导致激进化产生的背景性或环境
④
性因素, 有两个方面的研究偏好。一派学者较侧重关注恐怖分子个体,强调个体
产生不满心理进而走上恐怖主义“激进化”的本质原因并非其独特的宗教文化背景,
而在于个体乃至其所处群体与主流社会的疏离感。如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的认同理论认为,年轻人处于一个需要外部思想或意识形态帮助其进行认
同构建的阶段,加入恐怖激进组织于他而言是一种有效的“认同稳定器”(Identity
⑤
Stabilizer)。 另一派学者则强调不应该片面追问个体的本质性特征,而以社会运
动以及组织为恐怖主义产生过程的主要考察对象。较为典型的研究路径有三种。一
是罗伯特·怀特(Robert White)提出的资源动员理论(Resources Mobilization
Theory),强调个体走上恐怖主义道路的激进化过程是由其所处的社会网络推动的,
① 关于恐怖主义“激进化”的理论探讨,参见沈晓晨、杨恕:《试析“反恐怖主义激进化”的
三个关键维度——基于英国“预防战略”的案例分析》,载《欧洲研究》2014 年第 3 期,第 1-19 页。
② Marc Sageman, Understanding Terror Networks,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04, p. 17.
③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Publication Office of the Coordinator for Counterterrorism,
Country Reports on Terrorism 2008, 2009, pp. 8-12, https://2009-2017.state.gov/documents/organization/
122599.pdf.
④ Quintan Wiktorowicz, Radical Islam Rising: Muslim Extremism in the West, Maryland: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05, pp. 93-112.
⑤ Anja Dalgaard-Nielsen, Studying Violent Radicalization in Europe II: The Potential
Contribution of Social-psych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Approach, Copenhagen: Danish Institu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Working Paper, 2008, pp. 5-9.
· 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