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5期
P. 18
超越“确保摧毁”:核武器数量、承诺可信度与核威慑原理
中国实施报复以阻止美国的进一步打击,进而引发核升级。
①
再次,“相互确保摧毁”甚至不能确保慑止大规模核战争。如上所述,低当
量、针对军事力量的有限核打击制造的损失相对有限,因此在相互确保摧毁态势
下,威慑方以自己被摧毁为代价实施针对这类核打击的核报复的承诺不可信。可
如果敌国意图发动的是大规模无限制核打击,“确保摧毁”能力能够确保避免这
个最危险的情景变为现实吗?答案很可能也是否定的。尽管人类迄今尚未发生过
核战争,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核安全机制的认识已经尽善尽美,没有爆发核战
争有可能仅仅是一种幸运。 事实上,将冷战时期美苏没有发生直接战争完全归
②
因于核威慑缺乏足够的实证根据。 科林·格雷(Colin S. Gray)也说:“冷战期
③
间不可能有能够打赢的核战争并不是一种权威的真理……任何结果都有可能,取
决于当时的特殊情况。”
④
迄今为止,人类尚未发生过核战争,这是人类的大幸运,不过也是本文的小“不
幸”:我们因此缺乏“以核慑核”失败的真实案例以证明确保摧毁不是慑止大规模
核战争的充分条件。为克服这一困难,同时也为了使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相互确
保摧毁态势下核威慑失败的核心机理,这里不妨援引科幻小说《三体》中的一个与
核威慑失败相近似的虚拟案例。科幻小说当然是虚构的,但某些基于自然科学或社
会科学原理的科幻小说情节类似“思想实验”,能够为我们思考极端条件下的某些
自然或社会过程提供启发。事实上,借助科幻作品研究国际关系的严肃学术专著早
有先例。
⑤
在《三体》中,来自三体星系的高智慧文明意图入侵地球,人类与三体人的科
技水平差距悬殊,无力抵御。关键时刻,小说主人公罗辑发现了宇宙的“黑暗森林”
法则,其核心思想是,任何暴露自己宇宙位置的文明都将遭到其他更高级文明的毁
① Fiona S. Cunningham and M. Taylor Fravel, “Dangerous Confidence? Chinese Views on
Nuclear Escalatio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44, No. 2, 2019, p. 105.
② Erik Gartzke and Matthew Kroenig, “Nukes with Numbers: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Consequences of Nuclear Weapons for International Conflict,” 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
19, 2016, p. 398.
③ 李彬:《核武器的强制性作用》,载张沱生主编:《核战略比较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 2014 年版,第 391 页。
④ Colin S. Gray, Modern Strateg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p. 314.
⑤ 例如 Stephen Benedict Dyson, Otherworldly Politics: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Star Trek,
Game of Thrones, and Battlestar Galactica,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15。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