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5期
P. 37

2021 年第 5 期

               边缘状态下,决定威慑成败的关键是双方的决心对比。根据第三部分的模型,决心
               R=(w-s)/(w-d),由于相互确保摧毁,因此一般理论假定博弈双方在发生大规模核战
               争时的支付(d)无显著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两国决心(R)的相对大小由各自赢

               得危机的支付(w)和在危机中让步的支付(s)决定。但马修·克罗尼格(Matthew
               Kroenig)在这个一般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即使相互确保摧毁,危机双方核
               武器的数量对比仍然可能影响双方在发生大规模核战争时各自的支付值(dI 和 dII),

               进而影响双方的决心对比。
                                        ①
                   一方面,核武器更多的一方能够在核交换中对另一方造成更大程度和范围的
               摧毁;另一方面,核武器更多的一方能够在针对军事力量的打击中摧毁对方更多
               的核力量,从而减少自己遭受对方核打击时的损失。这两方面共同影响着双方对

               大规模核战争中彼此支付(d)的预期,对于预见到自己在可能的大规模核战争
               中损失更大的一方来说,平均而言将比另一方更愿意首先做出让步。这类似在狭
               窄道路上相向而行的两辆重量不等的汽车,尽管相撞对两辆车而言都是灾难,但

               较小较轻的一方先避让的可能性更大。克罗尼格的统计研究也表明,核武器数量
               更多的一方更有可能在危机中获胜,且核武器数量的相对优势越大,获胜的概率
               越高。
                     ②
                   其次,在相互确保摧毁且突然爆发大规模核战争风险低的情况下,核武器数量

               对比直接决定危机双方“核消耗战”的资源对比。如前所述,边缘策略生效的重要
               条件是至少有一方的核武器是相对脆弱的。由于这种脆弱性,脆弱一方首先使用核
               武器和遭受核打击后报复使用核武器对对方造成的损伤存在差异,这使得双方都有

               较强的先发制人动机,这种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大规模核战争的失控性风险,
               而只有当这种失控性风险存在且足够大时,边缘策略才能够发挥强制性效果。当核
               武器数量超过确保摧毁门槛并且进一步增加时,上述这种脆弱性以及由此导致的先
               发制人动机就都会减弱(因为首次打击和二次打击的效果的差异越来越小),在这

               种情况下,当面对可能的核打击时,双方将变得越来越有耐心,即使遭受小当量核


                  ①  Matthew Kroenig, “Nuclear Superiority and the Balance of Resolve: Explaining Nuclear Crisis
               Outcom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67, No.  1,  2013, pp.  141-171;  Matthew Kroenig,  The
               Logic of American Nuclear Strategy: Why Strategic Superiority Matter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8.
                  ②  Matthew Kroenig, “Nuclear Superiority and the Balance of Resolve: Explaining Nuclear Crisis
               Outcomes,” pp. 148-162; Matthew Kroenig, The Logic of American Nuclear Strategy: Why Strategic
               Superiority Matter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8, chapter 2, 3.

                                                                                     · 35 ·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