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5期
P. 39

2021 年第 5 期

               利伯和普雷斯在其最新专著中回答了这个困惑,其中一个重要结论是,相互确保摧
               毁形成的核僵局并非一劳永逸、不可逆转,对手核战略的变化以及新科技的运用,
               都有可能使一国原本足以确保摧毁的核能力变得不再够用。
                                                                     ①
                   通过上述对不同核武器数量水平下核威慑生效机制的分析,我们可以对现有关
               于中国核武器数量的政策争论作出更深刻的反思。如第二部分所述,现有争论的一
               个基本共识是:如果核武器数量尚未达到确保摧毁门槛,那么应当增加核武器数量;

               如果已经达到,则无需增加。然而,以上分析的结论与这种共识恰好相反:如果核
               武器数量尚未达到确保摧毁门槛,那么维持这种数量水平同样甚至更加有可能实现
               有效核威慑;如果已经达到,则反而应当(继续)增加核武器。这个违背一般常识
               的结论是核武器数量与核威慑有效性之间关系的一个似非而是的悖论。


                                              六    结论



                  《孙子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②
               在当今时代,核威慑大概是最需战略家深“察”细“察”的“国之大事”之一。但
               令人不安的是,当前战略界对这个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仍然有所“不察”,
               这种“不察”集中体现在对“确保摧毁”原则的无批判接受:一方面认为在未达到

               确保摧毁门槛时努力增加(可生存的)核武器数量或者努力提高核武器在首次打击
               中的生存概率以达到确保摧毁门槛是实现有效核威慑的唯一途径,另一方面认为一
               旦达到确保摧毁门槛就可以放心地停止增加核武器。本文的讨论表明,这两种认识

               与核威慑的真实原理和经验事实不符;只有超越“确保摧毁”范式,才有可能更准
               确更完整地理解核威慑生效的全部机制。
                   本文的讨论提示,与核威慑相关的一些重要战略问题存在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一
               是如何在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情况下实现有效核威慑。自 1964 年中国首枚原

                                                                           ③
               子弹试爆成功至今,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   中国战略界的



                  ①  Keir A. Lieber and Daryl G. Press, The Myth of the Nuclear Revolution: Power Politics in the
               Atomic Age,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20.
                  ②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骈宇骞等译注,北京:中华书局 2006 年版,第 3 页。
                  ③  Jeffrey G. Lewis, “Chinese Nuclear Posture and Force Modernization,” The Nonproliferation
               Review, Vol. 16, No. 2, 2009, pp. 197-209;  樊吉社:《中国核政策的基本逻辑与前景》,载《外交评
               论》2018 年第 5 期,第 4-5 页。

                                                                                     · 37 ·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