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6期
P. 43

2021 年第 6 期

                   从对风险来源的认知看,货币体系安全观将国际金融体系的不安全归因于宏观

               层次的国际货币制度缺位。这一认知来源于二战后各国对两次世界大战(简称“大
               战”)期间的国际金融失序的反思。一战爆发后,固定汇率制的瓦解和各国法币发

               行比率的混乱极大地增加了国际汇率的波动,由此引发的大规模短期资本流动造成
                                      ①
               了国际金融体系的紊乱。   尽管战争结束后出现了多次恢复国际金融秩序的尝试,
               但均因二战的爆发而折戟。二战期间,国际联盟即着手对两次大战期间的国际金融
               问题进行研究,以为战后的国际货币安排做准备。由国联经济学家罗格纳·纳克斯

              (Ragnar Nurkse)主导撰写的研究报告《国际通货经验》,对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
               影响尤巨。该报告反映了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反思国际金融问题的主流观点,并被
               用作大西洋城会议(为布雷顿森林会议设置议程的预备会议)的会议文件。   该报
                                                                                   ②
               告将两次大战期间的经济动荡归因于国际汇率的不稳定及其导致的资本和贸易流
               动失序,进而主张以汇率稳定作为国际货币安排的核心规范,并对资本流动予以限
               制。报告的主要结论在布雷顿森林会议(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上得到了肯定。布
               雷顿森林会议的与会代表一致认可资本自由化与稳定的国际汇率体系和自由的国

                                                            ③
               际贸易体系不兼容,而后两个目标更具有优先性。   因此,固定汇率和必要的资本
               管制最终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得以被法典化。
                   货币体系安全观蕴含的治理逻辑十分清晰,即通过建立高度制度化的固定汇率

               体系,根除汇率波动以及投机性资本流动带来的国际金融风险。从布雷顿森林体系
               时期的国际和国内金融治理实践来看,这一治理逻辑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良好
               的国际汇率维稳记录和全球金融抑制。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允许成员国
               在面临根本性国际收支失衡时重估汇率,但在 20 世纪 70 年代前的大部分时期,主

               要国家的货币汇率变动甚微,因为各国均不愿承受汇率的非连续性变动导致的货币

                  ①  Barry Eichengreen,  Globalizing Capital: A His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8, pp. 44-45; Arthur I. Bloomfield,  “Postwar Control of
               International Capital Movemen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36, No. 2, 1946, pp. 688-693.
                  ②  Michael D. Bordo and Harold James, “The Adam Klug Memorial Lecture: Haberler versus
               Nurkse: The Case for Floating Exchange Rates as an Alternative to Bretton Woods?” in Arie Arnon and
               Warren  Young, eds.,  The Open Economy Macromodel: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2, p. 165.  值得一提的是,该报告中的观点曾受到浮动汇率制支持者的质
               疑,但后者最终在这场观念竞争中落败。参见 Barry Eichengreen, Globalizing Capital: A His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8, pp. 49-55。
                  ③  Eric Helleiner, States and the Reemergence of Global Finance: From Bretton Woods to the
               1990s,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4, pp. 33-38.

                                                                                     · 41 ·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