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6期
P. 54

国际金融安全观的演进与评估


            治理目标达成较高程度的共识,但在监管机构设置、政策工具选择以及政策执行方
            式等方面仍存在争论与分歧。   因此,宏观审慎性全球金融治理仍处于从理念到实
                                       ①
            践的过渡阶段。

                 综上所述,从风险来源与性质和治理的层级、逻辑、模式弹性和效果等维度
            看,二战后出现了四种不同的国际金融安全观(参见表 1)。值得注意的是,上
            述国际金融安全观演进更多的是主流观念更新的过程,而非观念替代的过程。事
            实上,任一层面的金融安全观都无法被其他层面的观念替代。尽管目前宏观审慎

            安全观最为盛行,但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对称性、全球经济失衡以及全球资本流动
            监管不力等结构性因素依然是不容忽视的国际金融风险来源。而且,不同层面的
            金融安全观也并非是互相对立的。一方面,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金融安全观

            聚焦于国际金融风险的不同来源,并提出了各具优势的治理方案,三者在全球金
            融治理实践中具有较高的互补性;另一方面,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宏观、
            中观和微观层面的金融风险之间的渗透性和联动性不断增加,故而不同层面的金
            融安全观又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结合多个层面的安全视角可能是未来国
            际金融安全观的发展方向。


                                      表 1  国际金融安全观的演进与对比

                      货币体系安全观  “完美市场”安全观               微观审慎安全观          宏观审慎安全观

                       国际货币制度        国家经济、金融结构                          个体风险的跨行业
             风险来源                                     金融机构的个体风险
                           缺位         市场化程度不足                           扩散性和顺周期性
             风险性质      强确定性风险          强确定性风险           弱确定性风险            不可知风险
             治理层级        宏观层次            中观层次             微观层次             微观层次

             治理逻辑  建立固定汇率制              金融自由化          国际金融监管协调          宏观审慎监管

             模式弹性           低               低               较高                高

                      强(助力资本主义 弱(20 世纪 80—90 较弱(未能阻止 2008 宏观审慎监管逐渐
                      “黄金时代”的        年代金融危机频繁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          弱化,权力竞争
             治理效果         产生)             发生)              爆发)             趋势强化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①  张发林:《共识与争论——宏观审慎性全球金融治理评析》,载《太平洋学报》2019 年
            第 2 期,第 56-61 页。

            · 52 ·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