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6期
P. 55
2021 年第 6 期
五 国际金融安全观的现状与挑战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金融治理在理念革新和制度改革方面已
取得了突出的进展。从国际金融安全观的发展来看,宏观审慎安全观已与微观审慎
安全观密切地融合在一起,成为国际和国内金融监管的主导观念。从全球金融治理
实践来看,宏观和微观审慎安全观的融合催生了新的国际和国内金融监管框架。在
国际金融监管协调层面,除了《巴塞尔协议Ⅲ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
银行和金融稳定理事会也推出了若干新的国际金融监管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是基于
微观金融风险衡量系统性金融风险,并确立相应的治理机制。 在国内金融监管层
①
面,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大国均推行了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强化了对微观金融
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协调管理。
②
从治理效果看,全球金融危机后,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治理方式总体
上对全球信贷规模的高速增长起到了抑制作用,并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了
逆周期的性质,从而有效改善了国际金融体系的安全状况。 然而,在全球金融危
③
机的影响逐渐消散和危机后全球权力转移加速的背景下,既有国际金融安全观面临
的挑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国际社会的金融安全意识逐渐弱化,审慎性监管观念的优先性有所下降。
回顾国际金融安全观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任一时期的国际金融安全观实质上都是国
际社会在金融危机的驱动下对金融安全进行再建构的产物。作为一种功能主义和危机
应对式的治理逻辑,安全再建构的动力往往在危机爆发时最为充足,并会随着危机影
响的淡化而减弱,呈现出与金融周期反向发展的特征。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消
④
散,宏观审慎安全观的影响正逐渐弱化,各国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也有所松动。
① Matthias Kranke and David Yarrow, “The Global Governance of Systemic Risk: How
Measurement Practices Tame Macroprudential Politics,” New Political Economy, Vol. 24, No. 6, 2019,
pp. 816-832.
② 吴婷婷、项如意:《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国别经验与政策启示》,载《金融理论与实
践》2020 年第 11 期,第 36-44 页。
③ 樊明太、叶思晖:《宏观审慎政策使用及其有效性研究——来自全球 62 个国家的证据》,
载《国际金融研究》2020 年第 12 期,第 33-42 页。
④ 孙忆:《国际金融规则摇摆与中国政策选择》,载《国际政治科学》2018 年第 2 期,第
104-105 页。
·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