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6期
P. 63
2021 年第 6 期
Studies ) 对西方的国家安全思想演变进行了深入梳理,但中国学界对中国古代
①
“国家安全观”发展及其特征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文意图对之有所弥补。
②
一 古代“国家安全观”的概念与发展
当代政治学概念的“国家安全”(National Security)是李普曼在 20 世纪 40 年
代提出的。此后,汉斯·摩根索(Hans Morgenthau)、阿诺德·沃尔弗斯(Arnold
Wolfers)、斯蒂芬·沃尔特(Stephen Walt)、肯尼思·华尔兹(Kenneth Waltz)又
对此学术定义做过发展。从其含义来看,National Security 翻译为“国家安全”是
没有疑问的,但学术界认为是李普曼于 1943 年首次提出了“国家安全”的概念,
笔者认为此说法还是值得商榷的。 笔者认为,“国家安全”概念的出现早于李普
③
曼,至少在 1816 年,在牛津大学出版的《国家建立、国家安全对什一税减免的影
响》就提出了国家安全的概念。 中国学术界普遍认为,虽然在中国古代并无“国
④
家安全”一词,但有关“国家安全”及其观念的内涵、内容在历代史籍、兵书、经
书中层出不穷,譬如“国之安危”“社稷已安”“国有七患”“居安思危”都是针
对国家政体的安全而言的,这些概念大多以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为主。
我们当下探讨“国家安全”,应注意古代中国与近代中国之间关于“国家”概
念的联系与区别,尤其要厘清所涉“国家”含义的古近代差别。关于“国家”概念,
“一般来说,‘国家’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由政权统辖的一定地域连同其上的人民,
所谓‘国家者,士民之居也’,即是此义。人们所说的‘祖国’实际是指自己祖辈
所居的地域和其上的人民。另一种是政权机构,恩格斯谈国家起源时所说的‘公共
权力机关’,一般的政治学说中作为研究对象的‘国家’,即是此义。” 所以,我
⑤
们在讨论古代“国家安全”时的所谓“国家”,限定为第一种意义上的“国家”。
在这个语义下,“国家”是天下、邦国的代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
① [英] 巴里·布赞(Barry Buzan)、[丹麦] 琳娜·汉森(Lene Hansen):《国际安全研
究的演化》,余潇枫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
② 例如,刘跃进先生就提出要加强此领域的研究。参见刘跃进:《为国家安全立学:国家
安全学科的探索历程及若干问题研究》,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4 年版,第 8 页。
③ 杨振姣、王斌:《中国海洋生态安全治理现代化研究》,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17
年版,第 1 页。
④ William Edmeads, National Establishment, National Security or the Thoughts on the
Consequences of Commuting the Tithes, London: Oxford, 1816.
⑤ 彭丰文:《两晋时期国家认同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7 页。
· 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