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6期
P. 67
2021 年第 6 期
地方割据危及中央安全,但其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景”,已体现出国家从丝
绸之路经济制度、边疆都护制度、科举制度、宗教制度等多个方面来总体维护“国
家安全”的意味。
宋朝整合了五代十国时期的中国乱世,自称“帝王以天下为心”,非常看重人
文观念在维持“国家安全”中的作用,认为“人民,本也;疆土,末也”。宋朝对
于军事不太关注,在国家对外安全上实行了消极防御的策略,这一时期代表性的思
想有钱若水《守边策》提倡“安边”“来则掩杀,去则勿追”,“一曰择郡守,二曰
募乡兵,三曰积当粟,四曰革将帅;五曰明赏罚”。面对北方边疆政权对宋的国家
安全威胁,宋朝采取了保守、和谈的防御之策。不可忽视的是,游牧与农业相结合
的中国北方政权辽国还“探索出了一套以因俗而治和一国二元体制为制度框架的国
家政治和以农耕与游牧并重的国家安全思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元
①
朝进一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其推行的行省制度、驿传制度、屯田制度、土
司制度等对维系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手段,为明
清时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以及近代意义的“中国安全”起到了基础作
用。明代维护国家安全,对外主要是完善北部边疆防御体系、开展国际交流、扩展
南部海洋实力、建构海防设施,对内则大兴厂卫制度,但最终亡于因“财政安全”
失效而引发的农民起义。
有清一代,国家安全总体构架进一步完善,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平定准噶尔
叛乱、设立驻藏大臣、伊犁将军,中央集权制发展到新的顶点。“兴黄教以安众蒙
古”等闪光的安全思想频现,从其疆域变动的历程来看,体现了以拓展求安全的特
点。但在晚清,针对西北边疆危机和海洋危机,发生了“塞防与海防”之争,虽然
历史证明,塞防与海防都同等重要,但 1874 年日本侵略台湾,大大震动了清廷,
李鸿章急奏《筹议海防折》,称“今则东南海疆万里余,……一国生事,诸国构煽,
②
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事实上,由于清朝的
政治腐败、闭关锁国,面临西方列强入侵以及社会革新思潮的涌起,无论对外的“塞
防”还是“海防”,甚至对内的维新立宪、演练新军等系列政治变革,均再也无法
维持千年来封建王朝的“安全体系”。
① 魏志江、陶莎:《辽帝国的国家安全思想研究》,载《国际安全研究》2019 年第 5 期,
第 29 页。
② [清]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二日)》,载《李鸿章全集•奏议六》,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159 页。
· 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