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6期
P. 71

2021 年第 6 期

               降为皂隶,纵不为身,奈宗庙何?”   再如,诸侯乱国也是影响国家安全的隐患,
                                               ①
               汉代“推恩令”的出台,从源头上瓦解了刘氏封国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削减了地方
               分权,所以汉之后,对中央权力形成威胁的诸王叛乱事件大为减少。

                   第三,以军事作为保卫国家安全的最直接手段,特别是国家安全遭受武力威胁
               和破坏时。早在部落联盟时期,黄帝“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宾从,建立了
               秩序,保障了安全。《孙子兵法》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更

               是道出了军事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尤为可贵的是,古人认为以军事保障国安,要
               注重“柔弱刚强,兼而制宜”,《逸周书》还提到“善战不斗。故曰柔武,四方无拂,
               奄有天下”,即不动武,就可以大治天下。还有“能柔能刚,其国弥光;能弱能强,
                                                                         ②
               其国弥彰;纯柔纯弱,其国必削;纯刚纯强,其国必亡”等句。   可以说,时人很
               明白地看到了“能柔能刚”“能弱能强”在国家安全治理中的重要性,若一味地强
                                                      ③
               调“纯柔纯弱”“纯刚纯强”,则国亡兵败。   《司马法》中“国虽大,好战必亡;
               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的论述,还表达了战争与国家安危之间的辩证关系。此外,
                                   ④
               军事将领对于国家安全也极为重要。《孙子兵法》认为,“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
                                        ⑤
               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夫
                                                                                    ⑥
                                                                                     ⑧
               将者,国之命也。将能制胜,则国家安定”,  “安边境,立功名,在于良将”,   说
                                                      ⑦
               明了军事将领对国家安危的重要性。
                  (三)民本思想与“国家存亡”之关键
                   古人认为,人民作为生产资料的制造者,是统治者生存的基础,治国的根本在
               于人民,即“民本”思想。民本思想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晚于商朝才出现。商朝

               崇尚尊神拜鬼,“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把鬼神与国家长治久安
                                                                  ⑨
               放在一起。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积累,周朝已现“民惟邦本”的思想,认为


                  ①  [汉]  班固:《汉书》(卷 36),北京:中华书局 1975 年版,第 1961 页。
                  ②  [汉]  黄石公:《六韬·三略》,王玲编译,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115 页。
                  ③  李瑾、昝金生:《中外军事思想与战争实践》,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7 年版,第
               83 页。
                  ④  [汉]  司马迁:《史记》(卷 112),北京:中华书局 1975 年版,第 2954 页。
                  ⑤  杨丙安:《十一家注孙子校理》,北京:中华书局 1999 年版,第 56 页。
                  ⑥  杨丙安:《十一家注孙子校理》,北京:中华书局 1999 年版,第 39 页。
                  ⑦  [清]  纪昀:《四库全书精华》,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53 页。
                  ⑧  [汉]  班固:《汉书》(卷 49),北京:中华书局 1975 年版,第 2279 页。
                  ⑨  [汉]  郑玄注、[唐]  孔颖达疏:《礼记正义》(卷 54),北京:中华书局 1980 年影印版,
               第 1642 页。

                                                                                     · 69 ·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